书画家郑字堂先生是陕南安康市平利县人,他是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他的书画作品在近年来颇受许多书画爱好者和艺术收藏家的青睐。
书画书画,书在前,画在后,从古到今,许多有名的画家都是先从习练书法起步,而后才开始画画,最终在绘画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郑字堂先生出生在平利县的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家乡那秀美的碧水青山、淳厚的民风古韵、朴实勤劳的乡亲既赋予了他艺术天赋,也教会了他做人的道理。如今已是年近花甲的他,中等个头,肤色稍黑,人看上去分外精神。他的个子虽然不是很高,却自显威仪;一双眼睛虽然不是很大,却炯炯有神;嘴角虽然微绷,却自带坚毅;皮肤虽然微黑,却是身强力壮。他练习书法已有四十多年了,在平利县这个山区小县城很有名气,几乎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地步。他的篆书古朴圆润,他的楷书端庄秀丽,他的隶书雄浑厚重,他的行书飘逸遒劲,他的草书潇洒奔放。平利小城里的人都喜欢收藏他的书法作品,许多人都以家里挂有他的书法条幅为荣,挑灯夜赏者有之,宴席聚观者有之。
常言道:书画不分家,在进入四十五岁的门槛以后, 郑字堂先生的艺术兴趣由过去的专攻书法转为了书画兼修。他知道一个道理:画家的成功,少不了天赋,但成功的关键是勤奋和路子正、方向对。为了让自己在绘画之路上行稳致远,他首先向历代的绘画大师学习,向书本理论学习。他知道所谓传统就是历代书画先贤逾千年积累的浩如烟海的丰富经验,尤其是笔法、墨法和意境经营之道。它们是程式、是规范。因为他善于学习和独立思考,他研究中国画两千多年的衍变过程,认真体悟和领会传统一以贯之的精神,认定古人总结的“六法”是中国画的根本法则。他对其中的骨法用笔、气韵生动的理论领会尤为深刻。他清晰的认识到,这些法则是活的、有生命力的规范,而不是僵死的、束缚人的创造力的教条。一千多年以来,遵循这些法则的历代大师都用自己的心灵领会其精神,师其精神而弃其皮毛,从而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做出自己与时代同步和富有个性的创造。在他看来,一个画家要想在绘画上取得大的成就,那就必须在继承与批判传统的基础上,实施于丰富的艺术实践和社会实践,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风貌、个性化特征和独特风格的精品画作。
郑字堂先生既画山水,又画花鸟,还画人物。他的许多作品来自于写生,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加以提炼而成,笔法、墨法、章法吸收了许多前贤的经验,但图式、图像都是他自己的独立创造。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他不但走遍了家乡平利县和安康市乃至陕西省的千山万水,他还经常抽空到省外去写生,不断开阔自己的绘画视野,不断拓宽自己的艺术眼界,努力在途中找寻与体悟大自然的美感。他的作品,不论是山水画、花鸟画,还是人物画,都以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弘扬时代主旋律为宗旨,这也是他的人生观的体现。
郑字堂先生在绘画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描绘美丽家园,歌颂伟大时代,作品既体现了深厚的艺术功力,又凝结着他对家乡陕西的热爱之情。他以自己手中的画笔,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努力描绘出三秦大地蓬勃发展的生动剪影。他的大写意山水画浓墨重彩,气韵生动,气象万千。为了画好山水,他在不同的季节,挑整天的日子出没于山水间,从日出到日落,体察四时变化,与山川草木朝夕相处。那些他阅览、走访过的地方,陕南、陕北、关中、湖南、安徽、广东等地方,不同地域的姿态、气质、性格,如同密码一般编入了他的基因。凡是品读过他的山水画作的人,都会感到他的山水画看似缺少了风花雪月的潇洒,而包含着一种沧桑苦涩的沉重;看似缺少了富丽玉润的姿态,却有着平民自然的亲切。他画的一草一木,多是生活的景致;他画的一水一石,也多是对人生的认识,流淌着对生活的热情。十几年来,他在山水绘画艺术的岁月里不断探寻求索,将其自由奔放的生命化作自由的笔墨,从而在与大自然相通相融的灵感中承载着其自由流淌的笔墨。
郑字堂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继承了齐白石一脉,取象在似与不似之间。由于他的书法功力深厚,所以他能将四十多年的笔墨功夫熔铸在他的花鸟画作之中,其线条的力量感、厚重感、韵律感都极具书法意味,加之他能把自己的行草作品或隶书作品题于画上,相得益彰,让观者深感古人所言的“书画同源”委实是妙。我每次看到他画的一幅幅精美的花鸟画作,不论是是苍劲的老松,还是自由的鱼儿,抑或是清雅高洁的梅兰竹菊、翱翔蓝天的苍蝇,或艳丽丰满,或婉约细腻,或意境深邃,或具禅意,或接地气,都让观者能体会到画家缘物抒写的思想情怀。他的一幅幅格调高雅的花鸟画能真正表现出中国艺术的精神,反映出文人画的气象。
如果说郑字堂先生的山水画和花鸟画是对自然之美的诠释,那么他的仕女画则体现了独特的审美视角。他的这类人物画线条精炼,色墨并用,用笔潇洒自由,用墨变化有致。他采用极富个人魅力的勾线手法,让笔下的仕女有了红尘烟火气,精确而富有表现力。凡是欣赏过他的仕女画作的人,都会感到画家能通过丰富的色彩和流畅的线条,生动的表现出了女性的优雅、妩媚和神秘,从而能让观者沉浸在一个个充满诗意和魅力的世界里。
丹青抒胸臆,翰墨写风华。在郑字堂先生看来,作为一个国画家,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肩负起培根铸魂的重任,要有使命感和家国情怀,要时刻保持对社会的关注,要努力紧跟时代的步伐,争取做好一个时代的记录者。他是一个喜欢知行合一的人,在国画艺术的探索上,他誓言要始终做一个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行路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