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屯昌县是海南省直辖县,位于海南岛中部偏北,全县的总面积为1231.5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5.5万。该县的地形以丘陵为主,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
屯昌县在历史上曾是蛮荒之地,由于明末清初的战乱频繁,许多原本定居在东南沿海的内地人纷纷难逃,来到此地屯荒,垦殖,一图昌兴,故名“屯昌”。
屯昌县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从古到今,这里一直是人文荟萃之地,这与当地人在历史上形成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勇于开拓、敢于奋斗的“屯垦精神”有关。
作为80后的
冯宗辉是屯昌县的一名教师,他是地道的屯昌县人,他生于斯、长于斯,今年还不到四十岁的他,一直有一种浓浓的桑梓情结。他多年来,一直坚持用自己手中的毛笔和画笔服务于家乡人民,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冯宗辉老师虽然年龄不大,但他凭着一手好书画,如今已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海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每当我在仔细品读他的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的时候,我总会情不自禁联想到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冯宗辉老师幼承庭训,自幼便喜欢书法,日子久了,他对汉字的美有了深深的感悟,还不到不惑之年的他,习练书法已有二十多年时间。他习练书法,一个是自己的爱好,同时也是一个梦想,他梦想做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把自己的书法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日复一日的反复练习,可谓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未懈怠过。一路下来,欧体风骨已见端倪,行书已提按使转,技法日趋娴熟。他的隶书和楷书,厚重圆润,精巧雅致,很有独到的艺术个性。
冯宗辉老师知道,要想在书法艺术道路上走得更快一点,除了自己的刻苦练习以外,还要勤读书、拜名师、访高友,为此,他每天都坚持挤出时间学习古代和现当代的文史哲知识,学习中国的古诗词知识和其他文化典籍,通过学习,他不断地丰富着自己的文化底蕴。
冯宗辉老师特别喜欢研习明代大书画家文征明的行书章帖,在长期的临帖实践中,他把文征明的行书的艺术风格掌握得很熟练。他的行书和文征明的行书一样,都非常重视书法形式美感的探索,具有典雅、古朴、清秀、飘逸等特点,充满了浓郁的书卷气,笔画线条流畅自然,粗细得当,给人以温润、雅致的感觉。当然,文征明练习行书以“二王”、欧阳询、赵孟頫等前代书法家为师,同时又自成一家。冯宗辉老师为了写好行书,他先是学练唐楷欧体、颜体,后又专注于“”二王”、米芾、赵子昂,特别是他对被誉为中国21世纪两大“草圣”的林散之、卫俊秀(陕西师大中文系教授)的书风有很精深的研究,坚持苦练,取百家之长,发挥自己的个性,对许多古代和现当代的书法名家的作品能做到创新性继承,创造性的转化。在他看来,作为一个书法家,一定要注重书法中对精神性内蕴的捕捉,即书法艺术不但是视觉享受,更是心灵神游的精神境地。
作为一个书法教师,冯宗辉老师知道,要想传道授业解惑,师者不仅要有过硬的“字内”功夫,用技法、技巧来教导学生,培养、训练学生的眼力,提高学生的鉴别水准。另外,师者自己还必须拥有“字外功夫”,即师者的学养、人品的修养,这对学生的成长以及书法作品的精进都有着潜在的影响。经过他的精心栽培,他的好多学生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许多学生还考取了名牌大学的书法专业。
传统的中国画有着自身独特的审美概念,如风骨、神采、气韵等,而这些审美概念通过感性直观的笔墨集结在一起,共同作用于欣赏者的视觉总体感受,便能使欣赏者瞬间即感受到自己的精神世界或心灵世界在一种由这些审美概念支撑出来的特殊境界中升华。中国画中的这种现象,来源于“以观空者观时”意识控制控制下的孔子的仁、老子的道以及庄子那充满人性关怀的逍遥精神。在中国的文化语境,历来主张画家的综合修养、修为成可以储存历史上的诸多文化河流的水库,且使之能够随时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放流而滋润人心。同时,中国画很看重用笔用墨,强调笔情墨趣,用笔必须伴随着用墨,因为笔的表现离不开墨,墨的表现也离不开笔。如果画者的笔墨功夫不到家,那注定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冯宗辉老师的花鸟画和山水画,努力借花鸟形象和山水形象来表达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人类真挚而美好的情感。可以说,他的花鸟画和山水画既有工笔的精微,又有写意的清逸,能将造化之理、生灵之趣与笔墨之意冶于一炉,能从平凡的景物中发掘出诗意和格趣,其艺术精髓完全折射出中国式"成教化、助人伦”的哲学精神,且都具有独特的造型、鲜艳的色彩、精细的笔墨、丰富的寓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书画寄日月,
艺苑竞芳菲。书法和国画都是国粹,传承和发扬这两大国粹是当代书画家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笔墨当随时代”,时代需要艺术,人民需要艺术。我坚信,作为一个有情怀、有信仰、有担当的书画家,冯宗辉老师在未来的岁月里,一定会紧跟时代步伐,从历史经典中吸取营养,努力突破自我,为时代书写,努力探索新的笔墨语言,传承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海南故事,从而创作出更多的书画精品力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