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女士曾是海南省的一个正厅级领导干部,她在退休前和退休后都一直坚持美术创作,她主要创作工笔画,她的工笔画作受到了许多美术爱好者和收藏家的青睐。
张萍女士的老家是黑龙江,她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来到了海南省,来到海南这片厚植创新基因的沃土上以后,她在繁忙的公务之余,挤出时间从事工笔画创作。她用自己手中的画笔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情,脚踩坚实大地,深扎生活沃土,勇立时代潮头,勇担时代使命,尽情的讴歌海南的建设发展,描绘海南的都市生活,表现海南的民族风情,创作出了许多融汇工笔审美意趣和时代精神内涵的好画作。
凡是仔细品读过 张萍女士的工笔画作的人,都会感到她的工笔画作不论是人物,还是山水、花鸟,都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精神。从艺术的角度看,她的工笔画作既有坚持传统的守正创新,也有中西合璧的现代探索,充分展示了她在工笔画创作中的清新雅致的艺术风格。可以说,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丰厚的艺术修养和开阔的视野,这些共同造就了张萍女士独特的艺术境界。
工笔画又称为“细笔画”,属中国画技法类别的一种,是以精致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一种中国画的表现方式,它与写意画对称。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工笔画承载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格与文化内涵。当代工笔画“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本体特征与现代色彩学、形式美学等的有机融合,使其具备了受众的广泛性、语言的现代性以及面貌的多样性,在展现民族传统、切入现实生活、对接当代艺术、引领审美风尚等方面都很有独特之处。三十多年来,张萍女士深耕传统文化沃土,忠实于本体生命体验,取精用宏,以作品描绘大境界,彰显大格局,抒发大情怀,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和艺术享受。
“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水清 鱼可数, 竹密鸟自鸣。张萍女士的工笔画以花鸟为主。中国有句老话:“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此话的意思是人和草木植物不同的是人都有感情,而草木植物却没有。但我在仔细品读过张萍女士的花鸟画作之后,我却感到她画的那些草木植物都仿佛是很有感情的。一朵朵、一枝枝、一片片都是栩栩如生、情趣盎然的。当然,更不用说她画的那些飞禽走兽了,那些更是如同在画面上行走的一般。她笔下的白鹤神态安详,气度雍荣。她笔下的燕子灵动活泼,集散各有姿态。她画的雄鹰神态庄严,有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写的“掇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的神姿,给人一种迅即扑下画面的感觉。她画的还有硕壮如拳的石榴,有疏影横斜的梅花,有欲说还羞的芳萼,有站在野水之湄餐风且看云卷云舒的水鸟等等。总之,在她的画笔下,兰花吐蕊,绿叶舞动,芭蕉丰盈,葡萄滴翠,苹果深红,一切都是那么的灵动而不失隐约。可以说,凡是如我一样品读过 张萍女士的工笔花鸟画作的人,都会感到品读她的画作就如同仔细品读一首优美的唐诗或宋词,因为其中有想象的空间,有奇妙的色彩,有梦幻的境界。
中国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它包含着绘画、书法、印章、古诗词等内容,这些都需要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生活积累才能完成好。要想成为一个杰出的画家,除了有天赋,还要在人格修养和知识积累上狠下功夫,要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做支撑,要用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境界来阐述自己对绘画的理解。张萍女士幼承庭训,从事绘画艺术三十多年来,既注重传统的继承,又着力于艺术的创新。特别是她在退休以后,没有像许多人那样整天无所事事,饱食终日,一觉睡到自然醒,过着一种自由自在的惬意生活;她反倒是以更加严谨自律的姿态开始奔向新的生活目标,涉笔成趣,怡然自得,在笔墨纸砚间觅得一方涵养心灵的新天地。对她来说,每天能用画笔畅意画画,身心就会感到格外的舒畅。这是她三十多年来形成的一种自律,一种坚守后的习惯。
水墨延伸情感,丹青寄托精神。张萍女士的画作充分彰显出她的智慧、才干与创造精神!读者从她的的画作中会看出她是一个认真、勤奋、努力、进取的人。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国画就是我的情人,我每天都在跟国画谈恋爱。这是多么浪漫而又温馨的比喻,从中可以看出她对国画艺术的一往情深,几乎到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地步!我祝愿她在未来的岁月里能创作出更多讴歌时代、反映生活、培根铸魂的高质量的国画佳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