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润周原书坛传铎音(原创)
(2023-06-15 15:07:03)
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句:“周原胝胝,堇茶如饴“。它的大致意思是:山川秀丽的周原,一直是周族人繁衍生息的好地方。
周原是陕西关中西部海拔约为900米左右的一片原面,因远古的周人迁居于此而得名。
三千年前,周族人迁徙定居于周原一带,这里逐渐成为周王朝的发祥地。后来,受自然演变和岁月变迁的影响,往日的繁华都邑,已逐渐被掩埋于黄土之中。
周原是传统文化之根,是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地方,
这里的历史文化积淀之深厚,是全国许多地方不能比拟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诞生中华文明的摇篮,而流经周原的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它滋养着周原这片土地,春夏柳绿,秋冬水明,这使得周原地区自古人杰地灵,名士辈出。
周铎先生的父亲是一个中学教师,他给自己的长子起一个“铎”的单名,其中是有深刻寓意的。因为“铎”在古代是一种大铃,它有木制的,也有铁制的,平常是用来宣布古代的政教法令的。至今,在陕西的周原和关中地区,人们常常说着这样一句话:“这事,在咱们这达都摇了铃啦”,意思是影响大,名声传得很广。从“周铎”这个名字中,可以看出他的父亲对他寄以厚望,希望他以后能成才、成名,而他还真是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靠着自己高尚的人品和精湛的书技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周铎先生是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他从事书法已经四十多年了,他的书法作品在他的家乡周原一带颇负盛名。在他工作和生活的那个有着六七万人口的小城里,竟然有“家有周书不算贫”的说法,许多人都以家里悬挂他的书法条幅而自豪。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周铎先生为了练好书法,四十多年来,他付出的艰辛是外人难以想象的。四十多年来,他每晚坚持练字到深夜十二点,早上五点又开始练字。由于热爱书法,他练字从不觉得苦累。三伏天,他在练字的时候,汗水顺着双臂直往下流;严冬时节,他需要用开水把冰冻的墨汁泡开,手指被冻得僵硬不能弯曲,但他硬是咬牙坚持继续写下去。
周铎先生在少年开始练习书法,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他初习唐代柳公权、颜真卿等人的楷书;稍长,陶醉于晋代二王及宋代米芾、明代文征明等大师的楷书、行草等诸体,精研其理法;后又临摹晋代陆机的《平复帖》、唐代孙过庭的《书谱》,上溯秦汉,下及明清,受张旭、怀素、王铎等草书大师的浸润,博取百家之长,终于渐成气象。
周铎先生于书法是诸体皆能,尤其擅长行草。他的行草作品依照二王笔意,按照米芾、王铎用笔,揉苏轼之大拙稚巧,铅华洗尽,朴素自然,既古朴又鲜活,既厚重又空灵,规整中有疏朗,挥斥中含局促,于严谨中生含蓄,从布局中出味道。用笔、结体别开生面,处处显示着二王的灵动、俊秀、米体的刚劲、颜体的雄浑、柳体的刚正;或如云在游移,风行水上;或如惊鸿骤现,游龙划过天际;或如刀光剑影,岚气升腾。可以说,他的书法作品充分彰显出了中国传统书法的美学质感和艺术魅力。
翰墨润周原,书坛传铎音。泰山不却微尘,积小垒成高大。吾坚信,说周铎先生今后一定会在书法上超越创作,攀向高峰,终成大家,非妄语也!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