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忠实的“工匠精神”(原创)

(2019-04-11 13:08:17)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去世已快满三个年头了。

      陈忠实先生是西安市灞桥区席王街道办西蒋村人。他生前曾任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他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获得了文学类最高奖“茅盾文学奖”。他病逝于2016年4月29日,享年74岁。
     西蒋村是个地处关中的小村子,从古到今,这里和所有关中农村的风俗一样,给亡人“过三周年”是一件很庄重的事情,甚至比葬礼还要庄重。事主不仅要先请总管、裁制孝衣,还要把所有亲戚和本家都要邀请到,同时还要举办请乐人、唱大戏、立碑子、演电影等活动;不过,在我看来,举办纪念活动固然是好事,但最好的纪念方式应该是传承。
    陈忠实先生去世后的这三年里,我在内心深处一直怀念着他,因为我是他的忠实粉丝。 早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我就喜欢读他的文学作品,一直持续到现在,整整四十年过去了,我依然喜欢阅读他的作品。

    记得是1979年的春夏之交,我那时还是一个初中学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张《陕西日报》上读到了陈忠实先生的短篇小说《信任》,这篇小说对我的印象很深刻。读完这篇小说,“陈忠实”这个名字便扎根在了我的脑海里。从那以后,只要有机会能看到他的文学作品,我都坚持仔细阅读,反复品味。后来我才得知,《信任》这个短篇小说获得了1979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6年秋季,我参加高考后被录取到地处西安市南郊的陕西师大中文系就读。1988年的春夏之交,那时我正在读大二,陈忠实先生应邀来到陕西师大作文学创作辅导讲座,我和我们班的二十多个同学都去聆听了他的讲座。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陈先生本人,不过,那时候,虽然他还只能算是陕西文学的领军人物,还不是名扬华夏的著名作家;但我始终崇拜他,喜欢读他的作品。

     在我读大学的那阵,陕西师大图书馆是校园里的地标性建筑,它是中国西北地区所有高校中藏书量最丰富的图书馆,达到了180万册之多。我经常去图书馆借陈忠实先生的小说集仔细阅读。只要在图书馆阅览室里看到有他发表作品的文学刊物,我就爱不释手。他的第一本小说集《乡村》,我前后反复读了三四遍。在把他的作品读多了以后,他的形象在我的心里是愈发的高大,简直是高山仰止。有一天,我忽发奇想,听说陈忠实先生在地处西安市建国路上的省作协担任副主席,他所在的单位省作协距离陕西师大并不远,坐公交车只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我何不去专门拜访他一次呢?就这样,在一个周末,我一个人坐公交车来到省作协,在省作协家属院打问了一下,就直接来到了陈忠实的家里见到了他。现在想想,那时还很年轻的我还真是有点“一事能狂便少年”(清代王国维的诗句)的率直劲儿。

     陈忠实先生作为一个从关中农村走出的著名作家,他一生的秉性就是质朴,谦逊,待人和善,乐于助人。这也是千百万包括我在内的读者敬仰他、喜欢读他的作品的缘由之一。在我和陈忠实先生结识以后,我经常抽空去拜访他,向他请教写作之道。有时候,在他的办公室里,我还拿着我写的一些很粗浅的文学习作请他修改。而他,总是给我耐心的讲我的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耐心的帮我修改。他说过的一些话,诸如:写小说就是写人物,要把人物放在矛盾的漩涡中来写;小说的素材就在作者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中等等,至今还回响在我的耳畔。

     喜欢阅读陈忠实先生的作品四十年,我如今越来越明白我为何喜欢阅读他的作品,因为除了他的人格魅力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作品几乎每一篇都是用“诚心、匠心”打造出的精品,是他用自己的勤奋、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征服了如我一样的千百万读者。 窃以为,在当今的中国文坛,尤其需要传承好陈忠实先生的“工匠精神”。

     文学的魅力就在于细节的真实、生动。细节是最生动、最传神、最有感染力的人物塑造方法。凡是读过陈忠实先生的小说《白鹿原》、《康家小院》、《舔碗》、《初夏》、《四妹子》、《信任》等名作的人,都会感到他的小说除了主题的深邃,再就是依靠生动逼真、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打动了读者的心扉。在陈忠实先生的笔下,每一个语言细节、动作细节、心理细节、景物细节等等,都是那样的栩栩如生、摇曳多姿,有着深深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这就是他喜欢反复修改文字,喜欢精心打磨文字的结果;特别是《白鹿原》这部恢弘的史诗性作品,我读过以后,感到他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借鉴了中外小说的多种技巧,费心调整人物布局,控制情节疏密,并在速度和聚焦变化中显示出他对某些人物的偏爱,就如同一个巧娘编织一件好毛衣一样,在加针、减针、藏线、换线之处耗费了很多气力和心血。一份辛劳,一份收获。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对审美的坚守、对价值的追求。他尊重文学,热爱文学,而文学回馈他的就是千百万读者对他的敬仰。

   工匠是有工艺专长的匠人,他们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完成每个环节,看似平凡,却能成就不平凡的业绩。可以说,工匠是研发、制造、加工等领域的灵魂。工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财富,工匠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工匠精神”同样是一种难得的财富,值得学习与传承。他们敬业,尽职尽责;他们精益,追求极致;他们专注,耐心执着;他们创新,发明创造。“工匠精神”是每个具有劳动能力的国人应该具有的职业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闪光不仅在于干一行爱一行的热情,更在于心无旁骛的痴念、近乎苛刻的专注、一丝不苟的较真、执行到位的严谨,最终迸发出静水深流的力量。作为一个作家的陈忠实,他就是一个文学创作领域的优秀“工匠”,他的身上具有坚持不懈、不断求索、追求极致的优秀品质,他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才创造出了令人叹服的文学辉煌!

  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从喷泉里流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作为一个文艺爱好者和工作者,要想创作出文艺精品,那就需要自身明德,以德为先,要让自己成为风霜高洁的道德楷模,要勤业精业,做有信仰、有担当、有家国情怀的人,要牢记培根铸魂的使命,为时代书写,为人民创作,努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文艺精品。不过,在目下的中国文坛,不少作者和作家的心态浮躁,缺少哲人心态和工匠精神,缺少独特的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不能像陈忠实先生那样反复雕琢文学形象和语言文字,难怪他们写不出像《白鹿原》这样的好作品。

   在我的师友陈忠实先生的三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衷心的祝愿他在天堂里一切安好!同时我也期盼当今的中国文坛能以陈忠实先生为榜样,以树匠心、育匠人、出精品为抓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努力做到专心专注、追求至精至善,秉持赤子之心,摒弃浮躁喧嚣,为打造更多的像《白鹿原》这样的文学高峰而奋斗!

   原上白鹿已渐远,人间忠实犹可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