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清民国时期东阿县张秋一带里社村落考(第三部分)

(2025-01-19 06:56:28)
标签:

杂谈

明清民国时期东阿县张秋一带里社村落考

(第三部分)

 

文/孟传科

 

引言

     ……

一.地图陈迹

     ……

二.史料载录 

(一)至(五

   ……

    (以上见:第二部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民国元1912《泰安府东阿县自治

根据民国元年(1912)《泰安府东阿县自治区域图显示:一九一二年时,东阿县隶属泰安府管辖,是时设杨柳区、铜城区、黄屯区、刘集区、城区、阿城区、斑鸠店区、旧县区,共八个自治区。其中,地籍东阿县的张秋一带村庄归阿城区管辖,地图所标村庄仅有张秋镇、孟海、荆门闸、王营、刘什、陶城铺、许固堆、谢堤口、许三里、吴坝、赵桥、侯庄、钱庄、孟堤口、杨庄、颜庄、白铺,计十七个。


(七民国二十三年《东阿县志》节录

卷一•舆地志

舆地一

〇城区 乡鎭 街衢 庄村 地亩 户口 集市

周礼县师掌造都邑遂人掌造县鄙凡所以经营而区画者度地居民欲其有休戚相关之实也稽夫郊以内之比闾族党郊以外之邻里酇鄙县途而以其时发其夫家稽其人民则爲治之道与政通矣清季自治议起吾国于是趋重民治行之数年駸駸乎乃有日新之象阿邑全境划分四区每区管辖鎭若干鎭管辖街衢庄村若干每区每乡鎭有地亩户口及集市若干于下以备查考

……

第二区(于民国十九年成立,区公所设在斑鸠店玉皇庙)

乡镇,二十七:班鸠店鎭、人和阴柳乡、柏松乡、豆山乡、读书乡、西汪腊山乡、茂王王什万乡、堂子陶城乡、马颊河赵店郎家白洋炭市南娄乡、清河乡、前关山乡、后关山仁义南五里北五里双合四氏

地亩:粮地一千九百八十七顷二十三亩八分二厘,籽粒地三十九顷三十一亩一分一厘。

户口:一万五千零九百五十户,八万三千四百六十五口。

集市:共七处。

班鸠店鎭

庄村,三:班鸠店庄、大枣园庄、李家庄。

地亩:大粮地四十六顷三十三亩二分五厘,籽粒集地一顷四十四亩零九厘。

户口:五百八十一户,三千一百九十口。

集市:班鸠店四、九日集。

人和

庄村,七:焦家村、黄店、王庙、张庄、康家村、小枣园、燕王清。

地亩:大粮地七十二顷九十五亩三分九厘,籽粒地一顷零零九分三厘。

户口:六百五十一户,三千零零五口。

阴柳乡

庄村,六:阴柳科、东龙山、西龙山、庞家口、王庄、八里汀。

地亩:大粮地一百零三顷七十亩七分四厘,籽粒地一顷五十亩零八厘。

户口:八百六十二户,四千四百七十六口。

柏松

庄村,六:柏木山、前山庄、西李庄、陈家庄、马庄、黄庄。

地亩:大粮地四十九顷六十四亩二分,籽粒地五十七亩二分四厘。

户口:四百一十一户,二千五百八十四口。

豆山

庄村,八:前豆山、后豆山、魏家河、戴程、卢家屯、郑家窝、郑家屯、明山。

地亩:大粮地八十八顷三十一亩五分四厘,籽粒地九十一亩三分七厘。

户口:八百九十九户,四千三百三十二口。

读书

庄村,二:子路、辛庄。

地亩:大粮地四十一顷二十二亩三分,籽粒地一顷七十六亩四分一厘。

户口:五百一十三户,二千八百六十九口。

西汪

庄村,六:西汪庄、东钓台、西钓台、蔡家窝、徐庄、耿山口。

地亩:大粮地三十七顷二十三亩八分三厘,籽粒地七十五亩一分。

户口:三百一十三户,一千四百七十二口。

堂子

庄村,三:堂子庄、侯家河、裴家窝。

地亩:大粮地八十一顷八十六亩六分,籽粒地一顷三十一亩三分三厘。

户口:六百八十户,三千六百一十七口。

陶城乡

庄村,四:前铺、后铺、中铺、西铺。

地亩:大粮地四十一顷三十九亩五分六厘,籽粒地无。

户口:三百四十九户,一千七百七十二口。

马颊河

庄村,十一:杨家闸、徐八士庄、大洪口庄、张庄、辛庄、太平庄、西坝庄、李家坝、东赵桥、南史桥、曰北史桥。

地亩:大粮地七十四顷八十五亩一分三厘,籽粒地一顷零五亩一分一厘。

户口:八百三十五户,四千零五十口。

赵店

庄村,八:赵店庄、袁庄、荆门上闸、荆门下闸、石家塘、纸坊、路口庄、前召庄。

地亩:大粮地六十顷零八十五亩四分五厘,籽粒地三十三亩三分。

户口:四百零三户,二千五百二十九口。

郎家乡

庄村,十四:郎家营、堤口、泗庄、玉皇阁、程村、葛庄、路营庄、郎营寨、路庄、马村、高村、查庄、油坊、阿城庄。

地亩:大粮地二百一十六顷二十八亩七分三厘,籽粒地八十九亩五分五厘。

户口:一千零二十七户,六千八百七十口。

集市:阿城三、八、五、十日集。

白洋

庄村,十四:窟窿石、田堤口、堤帮坑曹堤口、辛海子、西运河庄、谢堤口、孟堤口、杨堤口、金堤口、王海子、楚庄、钱庄、杨庄。

地亩:大粮地一百零九顷零四亩七分八厘,籽粒地七顷四十亩零四分。

户口:九百一十户,四千二百四十口。

炭市

庄村,二:炭市庄、董家庄。

地亩:大亩地十二顷七亩八分六厘,籽粒地一顷五十七亩六分八厘。

户口:二百九十三户,一千二百一十八口。

集市:张秋鎭三、八日集。

南娄

庄村,七:娄家营、田马庄、华严寺、尙文寨、杨庄、姬庄、辛庄。

地亩:大粮地七十二顷二十五亩三分八厘,籽粒地三十四亩二分三厘。

户口:四百八十九户,二千七百四十二日。

清河

庄村,六:前沙窝、后沙窝、孟家海、姜庄、酆庄、马庄。

地亩:大粮地一百四十六顷九十九亩九分五厘,籽粒地四顷四十四亩二分七厘。

户口:九百二十四户,五千二百六十二口。

前关山

庄村,二:前关山庄、魏庄。

地亩:大粮地三十顷一十八亩九分,籽粒地三十一亩八分三厘。

户口:二百三十户,二千七百二十口。

后关山乡

庄村,四:后关山庄、牛屯、曰解山、曰魏山。

地亩:大粮地六十顷零二十三亩五分七厘,籽粒地二十四亩三分二厘。

户口:四百七十七户,一千零二十七口。

仁义

庄村 四:豆营、北海子、徐固堆、陆荘。

地亩:大粮地五十三顷六十九亩九分九厘,籽粒地一顷五十三亩七分九厘。

户口:二百五十七户,二千四百五十三口。

南五里

庄村庄,十七:顾庄、岳庄、杨庄、周庄、丁庄、田庄、卢庄、崔庄、许庄、穆杨庄、西杨庄、刘子鱼庄、叠包浪庄、沙湾、白铺、后颊河、柿子园。

地亩:大粮地一百零八顷八十亩五分八厘,籽粒地一顷九十九亩八分五厘。

户口:六百一十四户,五千五百三十二口。

北五里乡

庄村,十:牛三里、马三里、王三里、郑三里、志门庄、八里庙、马庄、侯庄、董庄、晋城。

地亩:大粮地六十一顷九十二亩六分,籽粒地一顷九十九亩八分五厘。

户口:四百五十七户,二千四百五十三口。

双合

庄村,二:刘什庄、吴家坝。

地亩:大粮地五十八顷一十二亩二分,籽粒地六十八亩零八厘。

户口:三百五十一户,一千五百四十一口。

集市:吴家坝二、七日集。

四氏

庄村,一:颜家营。

地亩:大粮地二十八顷零五亩九公八厘,籽粒地无。

户口:一百六十五户,七百九十四口。

第三区

乡镇,二十五西雨乡东雨乡东苫山乡西苫山乡靑泉乡双庙乡书铺乡曰三和乡谭家乡柳河束乡兴官乡德典乡西程铺乡归德铺乡黄家乡南卢乡孟家乡四合乡南陈乡曰北陈乡北卢乡中卢乡酿小店乡南北周乡里仁乡

地亩:大粮地一千九百二十顷零零二亩五分二厘籽粒地六十四顷三十一亩六分九厘

户口:一万二千五百七十八户二万六千八百九十口。

集市:共十三处

……

东苫山

庄村,东苫山范家坡

地亩:大粮地二十七顷四十四亩四分二厘籽粒地十九亩零七厘

户口:七百九十五户三千九百七十五口

集市:苫山一、六日集。

西苫山

庄村,四:西苫山、于庄、辛庄、崔庄。

地亩:大粮地五十一顷零五亩五分九厘,籽粒地壹顷五十八亩三分二厘。

户口:三百八十三户,一千九百一十五口。

……

乡镇,二十四:杨柳鎭、南冯北冯王官姚寨观晋堂北刘官曹官侯官宗家乡、铜城鎭、贾庄兴隆乡、教场南王、曰北王青冶口杏市滑口鎭、曰凌山、曰艾山、曰三里堂六店四屯

地亩:大粮地共二千二百六十七顷六十八亩五分,籽粒地共一百七十二顷五十五亩六分四厘。

户口:共一万七千一百四十三户,八万五千一百一十五口。

集市:共十二处。

……

 

民国二十1935《东阿县行政区图

根据民国二十四年(1935)《东阿县行政区图显示,一九三五年东阿县对行政区划和乡村布局重新做了调整,仍设四个区,计四十个乡镇,乡镇所辖村数量不等,并对乡镇以及部分村重新进行了命名。其区及其所辖乡镇分别是:一区(十一个乡):东城镇、西城镇、共和乡、民权乡、开明乡、和平乡、敬信乡、民生乡、新运乡、吉安乡、乐利乡;二区(十个乡):太丰乡、民康乡、通利乡、博学乡、清平乡、自为乡、遵化乡、友爱乡、福利乡、民益乡;三区(十个乡):新民乡、正心乡、良智乡、敦睦乡、教孝乡、教忠乡、利民乡、大有乡、宣化乡、谭家乡;四区(九个乡):崇正乡、信义乡、维新乡、三民乡、新丰乡、平等乡、博爱乡、公安乡、民乐乡。其中张秋一带的乡、村基本上集中在二区太丰乡、通利乡、民康乡。这三个乡所辖村分别如下:太丰乡北海子、窦营、五里营、董营、前沙窝、后沙窝等村;通利乡陶城铺、张庄、徐固堆、姜庄、大洪口、周庄、马庙、陆庄、晋城、牛三里、马三里、王三里、郑三里、西董庄、马庄、堤头、穆杨庄、柿子园、八里庙、侯庄、许庄、后河、翁庄、卢庄、顾庄、崔庄等村;民康乡南上闸、上闸(下闸)、王营、颜营、赵店、姜庄、史堂等村;博学乡刘什庄、路庄、程村、葛庄、马庄、皋上、三合村、郎营、堤口、油坊、娄营、姬庄、华岩寺等村。

 

八)新编《张秋镇志》(节录)

第四编 政治

第二章 行政机构

第一节 驻张秋行政机构

抗日民主政府  民主政府

1941年初,中共鲁西区党委、行署派抗大一分校二支校教育股长夏仲远任县长,组建张秋县抗日民主政府县抗日民主政府机关最初驻郑三里村(今属台前县吴坝乡)1944年10月张秋解放,县抗日民主政府机关迁至张秋城内常家大院

……

张秋县抗日民主政府至1945年8月,机构逐步健全,功能基本完善。下设一科(民政科)、二科(财政科)、三科(教育科)、四科(建设科)、五科(粮食科)、武装科、公安局、司法科、工商局、交通局和6个区公所。其辖区东到斑鸠店、银山,西到阎堤西关路,南到刁台、路口,北到孟楼、下闸村,横跨黄河两岸。自张秋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以后,一区辖张秋北一带;二区辖吴坝、银山一带;三区辖夹河一带;四区辖张福安一带;五区辖张秋西南一带;六区辖十五里园一带(1942年9月,六区与一区合并)。其间,1944年9月,张秋城区及其附近自然划村为第五区。1946年初,又将张秋东、西、南、北四街和北海子、闸堤口村划为城关区。与此同时,张秋县抗日民主政府还成立了武委会、抗日联合会等组织。张秋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了昆张抗日根据地,沟通了冀鲁豫中心区和山东分局之间的联系,在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

……

1947年7月,冀鲁豫行署决定撤销张秋县建制,其辖区除原属东平县黄河以西地区划归寿张县外,其他村镇划归原属各县。原张秋县城关区划为寿张县张秋城关区,四街”、北海子村、闸堤口村张秋县第五区划为寿张县第五区,辖张秋周围一带。是年,五区机关由孟家海村迁北海子村,随后又迁至张秋城内常家大院。

1949年8月,成立平原省,寿张县划归平原省管辖。寿张县第五区、张秋城关区改称平原省寿张县第五区、张秋城关区。

 

第九编 人物

现代人物

原中共张秋县委、县政府、张秋区人物

  

颜华(1920-1947),男,颜营村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任中共东阿县委组织部长。1940年,中共东阿县委指派其负责张秋地区党的工作。颜和李树德、田朋九等在马三里组建了中共东阿县二区委员会。1941年,在黄河东斑鸠店、马庄、黄河西张秋、阿城、党店等处组织地下联络点,形成党的地下工作联络网。……


三.扼要梳理

东阿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时称柯邑,属于卫国。战国时期,改称阿邑,隶属于齐国。秦朝,称东阿县,隶属于东郡此后,行政归属多次变动元明清时期先后隶属东平府兖州府泰安府。民国时期山东东临道直隶山东省府再后又经几次变更,现归聊城市管辖。东阿县县治,始置今阳谷县阿城镇西北隅明初迁至东阿镇一九四七年改设在铜城至东阿县政府所在地。

今张秋镇古称涨湫因忌“水”字而改张秋口三代时为兖州之域;秦朝之后,先后属东郡、济北国、济北国、河南道郓州、东平郡等地。“‘ 五代周显德初,河决东平之杨刘渡,遣宰相李谷治堤,自阳谷抵张秋。张秋之名著此。”康熙《张秋志》卷之一•方舆志•沿革“宋真宗时名景德镇,元至治中有景德镇都水分监记。”康熙《张秋志》卷之一•方舆志•疆域)景泰、弘治间,朝廷再遣重臣,大兴人徒,临塞决口,玄圭告成,乃赐名安平,而复号为镇。”康熙《张秋志》安平镇志旧序”)景德镇更名曰安平,“然远近仍称张秋。”康熙《张秋志》卷之一•方舆志•疆域)张秋其域界“东至关山三十里,西至骆驼巷迤西三十里,南至戴家庙三十里,北至七级四十里。”康熙《张秋志》卷之一•方舆志•疆域)“其地籍东阿而于阳谷、寿张之境,三邑鼎峙而有之。”康熙《张秋志》于慎行安平镇志旧序”)至于张秋地籍东阿部分起自何时无考。据康熙《张秋志》记载,洪武至嘉靖年间,刘渊等26人任东阿县主簿分署张秋;地籍东阿部分当在明朝之前。明属兖州府东平州之寿张、东阿、阳谷三县辖。河东皆东阿,河西则鼓楼迤南寿张,迤北阳谷,而东阿间其中。康熙《张秋志》卷之一•方舆志•疆域)

武初年,东阿县县统编户一乡统四里,编户二十四里;里下又分若干社、屯和村、庄是时,分别是利仁乡、安仁乡、归德乡、尚德乡、杨柳乡、尚义其中,张秋浮四社归统于尚德乡张秋浮四社者,笔者析为:一社、二社、三社、四社。致于兴四社具体分属哪些村庄,尚未查到有关史料。

至清道光年间,东阿县改设乡:城内曰“圣泽乡”,城东曰“哲明乡”,城南曰“乂安乡”,城西曰“谋道乡”,城北曰“肃恭乡”。张秋一带村落归乂安乡此时乂安乡共二十里(),九十个其中,乂十九里五里村十五个五里庄董家营庄崔家庄赵家桥荘豆家营庄翁家庄南三里庄柳行头庄沙窝庄王家营庄中三里庄顾家庄孟家海庄姜家庄徐家抓堆荘

至清光绪年间,东阿县城内圣泽乡城东哲明乡城南曰乂安乡城西谋道乡城北肃恭乡命名俗皆不称其下分一百零三区皆名曰村今直以‘村’庶使阅者一览而清张秋一带大致计十五个村(是时所分者皆曰村

至民国时期,东阿县全境划分四区每区管辖鎭若干鎭管辖街衢庄村若干”。其中,第二区(于民国十九年成立,区公所设在斑鸠店玉皇庙)班鸠店鎭、人和乡、阴柳乡、柏松乡、豆山乡、读书乡、西汪、向、腊山乡、茂王、王什万乡、堂子、陶城乡、马颊河、赵店、郎家、白洋、炭市、南娄乡、清河乡、前关山乡、后关山、仁义、南五里、北五里、双合、四氏二十七乡镇。其中,陶城乡、马颊河、赵店、白洋、炭市、南娄乡、清河乡、前关山乡、后关山、仁义、南五里、北五里、双合、四氏等地籍大体归属张秋。乡镇下辖村庄数量不等。民国二十四年(1935)东阿县对行政区划重新调整,张秋西南角一带原地处运河以西地籍归属东阿县的村庄,未纳入调整后的《东阿县行政区图》。此次调整仍设四个区,计四十个乡镇,乡镇所辖村数量不等。新行政区划对乡镇及部分村庄重新进行了命名。

抗日战争时期,东阿县改设四个其中,中共东阿县二区委员会华、李树德、田朋九等于一九四〇年在马三里组建

一九四一年初设立张秋县下设五个区。至此,张秋地籍东阿部分脱离东阿县管辖。

笔者所在的张秋镇孟家海庄,是明代王阳明北方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尚宝少卿、明儒宗孟秋,清代漕运总督、湖广总督、兵部尚书周天爵的故里。明初归属东阿县尚德乡张秋浮兴四社(至于孟家海庄属于兴几社,不详;至清道光年间归属东阿县乂安乡乂十九里五里村至清光绪年间归属东阿县乂安乡仁义村地理位置东阿县即东阿镇)西南距城六十里东界双合村南界五里村西界炭市村、北界清河村;民国初年,隶属东阿县阿城自治区;之后(具体时间不详)至1934年前,归属东阿县二区清河乡;1935年归属东阿县二区太丰乡张秋县成立后,隶属关系脱离东阿县。

累述二点:(一)村与庄的概念和区别。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区别在于:一是村是自然形成的村落,通常与地貌相关。而庄则是富人组织劳力在荒野开垦农田形成的居住地,常以姓氏命名,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二是村是中国基层群众性自治单位,属于行政区划单位。而庄并没有明确的行政级别和组织结构,通常只是一种自然聚居地的称呼。故《东阿县志》村落排列将“庄”置于“村”下。(二)志曰:清河村在城西南距城五十五里东界双合村南界仁义村北界赵店村西界阳谷境周先贤高柴墓在淸河寺东北里许前明都御史宋祖舜爲建碑记清河寺在王家营庄前寺己倾圮惟有重修碑记尙存系前明中丞孟一脉撰依此分析:清河或许以清河寺而命名。


四.存疑待考

鄙人对明清民国时期张秋一带里社村落的考察虽做了些努力,但是由于日久年长,时代变迁,乡村名称调整,地理地貌变化,相关史料受限等因素,仍有一些情况搞不清楚,有待今后继续考察。这类问题主要是:

(一)志中所说的张秋域界“四至”,只是一个笼统的大体范围,其具体涵盖哪些乡镇村庄不甚明确。再者,志中乡镇或社屯以下之村、庄,有的籍地错壤,由此张秋域界临近村、庄的地籍归属目前难以厘清。

(二)本文所列地图,并非是标准地图。其所标区界、方位、地点、间距似乎仅为示意而已。况且这些地图有的只标到村,而庄没完全标注。倘若真正想搞清各村、庄的方位、地点等,还需做细致的调查了解。

(三)志曰:乡镇、里社命名俗皆不称既然如此,乡镇、里社庄之名称应体现深刻的文化内涵。目前,笔者未作深入考察和探讨有待进一步挖掘和研究

(四)道光九年《东阿县志》卷之二方域志里社一节,乂安乡下辖十九里十九里所辖的五里村有十五个这十五个中有一个孟家海庄”;二十里所辖的白洋村有十七个十七个十七个中有二个孟家海庄”。也就是说二个出现了三个孟家海庄笔者可以确定的是前者五里村孟家海庄系本人故里,而白洋村二个孟家海庄本人分析前者有可能是今之孟堤口,但是对后者却一无所知。另外,二十里所辖的白洋村十七个有二个“堤帮坑庄(今皆无此名;地图中只有一个堤帮坑莊另一个不知在何处?),笔者也不清楚其原在何处类似这种情况需进一步考察核实。

(五)志中所载张秋镇附近村庄中有的地名、村名、庄名现已不复存在或变更为它名,如:炭市董家庄;清河姜庄、马庄;白洋辛海子、西运河庄、王海子;赵店路口庄、前召庄,等等。名笔者现今不了解类似村庄的地理位置及相关情况,有待进一步考察。

 

 

(公元二〇二五年元月中旬草拟于阳谷嘉和城)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