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读》:听比说重要

(2025-10-26 16:58:24)

                      听比说重要

                        张君燕

没有见到小雨之前,我们都听过小雨的“事迹”。这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表面上看文文弱弱,其实内心特别顽固、反叛,喜欢“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背地里跟家长对着干。尽管报了几个培训班,但功课一点都没有长进,最近更是“变本加厉”,产生厌学情绪,天天嚷嚷着不想上学……李姐几乎每天都会在办公室跟我们“诉苦”,大家也跟着摇头叹气。

那天我从外面回来,发现办公室里坐着一个女孩,穿着白衬衫,安静地捧着一本书在读。与我的目光相遇时,女孩笑着微微点头,算是打招呼。女孩手里的书我刚好读过,于是就随意地聊了起来,女孩很认真地回答我的问题,目光专注,声音清脆,像泉水淌过鹅卵石般流畅、舒适。

“小雨,虽然刚考完试,但也不能放松,抓紧复习功课,别看那些无用的书。”刚走到办公室门口,李姐的声音就响了起来。原来这个女孩就是小雨呀!可她明明是一个乖巧的孩子呀,完全不是李姐口中那个“顽劣”的孩子啊。

“我给她报了三个补习班,每天接送都得排队两小时,她倒好,成绩不进反退!上次考试才考了班级第十,我当年的成绩可从来没有这么差过。”李姐压低声音对我说。我试图表达对小雨的看法,询问小雨最近有没有受到什么事情的影响?李姐却自顾自切换话题:“你说现在的老师是不是都不负责任?作业布置得那么多,孩子哪有时间休息……”

小雨抬头看了李姐一眼,欲言又止,双手垂在膝盖上默默绞动手指,表情明显变得焦躁起来。我突然意识到:这场对话里,妈妈的声音像汹涌的潮水,早已淹没了孩子微弱却真实的呼救。这我想起身边很多家长,他们很容易陷入“表达迷思”,以为说得多就是爱得深。他们用补习班的课程表填满孩子的周末,用自己未竟的梦想编织孩子的未来,却唯独忘了倾听孩子心底的声音。就像李姐,所有焦虑都化作连珠炮似的话语,却没发现孩子回答“最近挺好”时,睫毛下藏着躲闪的慌张。

心理学上的“镜像神经元”理论告诉我们,孩子会不自觉模仿父母的情绪状态。当家长用急躁的絮叨填满亲子空间,孩子要么学会用礼貌的沉默建起心墙,要么在情绪的漩涡里迷失方向。就像被暴雨冲刷的幼苗,再坚韧也会在持续的冲击中弯下腰。

作家毕淑敏说:“倾听是一种素养,是对他人灵魂的尊重。”真正的倾听需要放下评判,关掉内心的“纠错开关”,像接住飘落的羽毛般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孩子说“我不想上学”时,别急着讲道理,试着问:“愿意告诉我发生什么了吗?”用无言的陪伴代替急切的追问,往往能让孩子放下防备。

其实在亲子关系里,听比说重要得多。家长们也许都应该每天留出“黄金十分钟”:关掉手机,专注地听孩子说话,不打断、不评价。就像培育一株幼苗,需要的不是时刻修剪枝叶,而是给予阳光和耐心。当我们学会用耳朵代替嘴巴,或许就能听见孩子心底那朵花开放的声音。

那天分别时,小雨偷偷塞给我一张字条:“阿姨,我其实很怕数学考试,又不敢告诉妈妈。”褶皱的纸条上,字迹工整得有些用力。教育的真谛,或许就藏在这些被家长喧嚣声掩盖的细语里——不是用语言填满孩子的世界,而是留出空间,让他们成为自己故事的主角。

 《品读》2025年10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