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读》:细粉菜

(2025-08-22 16:02:01)

                细粉菜

             张君燕

细粉,应该算是一个统称,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指代。在我的家乡豫西北地区,“细粉”专指红薯粉条。

太行山里耕地少、土壤薄,家乡人便把属于农民的勤劳和智慧发挥到了极致,不肯浪费每一块土地,房前屋后、河沟边、小路旁,只要有空地,都会种上点庄稼或者蔬菜,如果空地实在太小,点上几窝芝麻、绿豆也是好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能有一点收获,就总比荒废了强。

红薯就是在这样的“夹缝”中长出来的。庄稼人不惜力,从不计算耕种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忘了暑热时节顶着烈日翻红薯秧时留下的汗水,他们只是捧着圆滚滚的红薯笑得合不拢嘴——对于他们来说,这是额外的收获,是天地的馈赠。庄稼人把挖来的红薯粉碎、打浆、过滤、漂洗、沉淀,得到洁白干净的红薯淀粉。再把红薯淀粉倒入机器中,一根根红薯粉条就“下”了出来。因为红薯粉条又细又长,人们就称之为“细粉”,就像称呼自家的娃,亲昵又随意。待细粉晾干晒透之后,装进袋子妥善保存,成为此后一年里人们用来改善生活的一道美食。

早年,细粉菜是人们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猪肉切大片,与大白菜和豆腐同炒,炒猪肉时一定要挖一勺乡亲们自己做的农家酱,这样炒出来颜色好看,滋味也更香浓。炒熟后,添开水,放入泡软的细粉,再加一些红薯淀粉炸成的丸子——这是当地人过年必备的炸货。等到细粉变得晶莹透亮时,撒一把蒜苗和香菜,香喷喷的细粉菜就可以出锅了。所有的食材都吸饱了猪肉的油脂,变得油香、软糯。尤其是细粉,吃起来既有红薯的甜,又有猪肉的香,层层味道在舌尖绽放,充分调动你的味蕾。就着一个暄软的白面馒头,保准让每一个豫西北的孩子吃得心满意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细粉菜里的食材也变得多样,有腐竹、猪皮、炸豆腐、汆丸子、木耳、海带之类。当然必不可少的三样食材仍然是:猪肉、大白菜和豆腐。人们说,少了这三样,细粉菜的味道就不对了。其实,在细粉菜中,猪肉起到的作用是增加油脂,旧时人们肚子里缺少油水,需要一点荤腥来解馋。而现在有了更多的选择,各种肉类都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至于大白菜和豆腐就更好解释了,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大白菜是人们餐桌上的主力军,豆腐则算是“素菜中的荤菜”,是人们改善伙食时的最佳选择。这几种食材组合在一起,本是一种无奈下的选择,却误打误撞,成了人们记忆中的“最佳味道”,甚至成为独属于家乡人的美食符号。大概,让家乡人怀念和留恋的不仅仅是食物本身,更是在艰苦岁月里那些乐观、积极以及苦中作乐的精神吧。

人到中年,可能是血脉里的基因觉醒,我越来越钟情于细粉菜。面对其他美食,我都可以控制自己,甚至岿然不动,唯独在面对一碗泛着油光、飘着浓香的细粉菜时,总是忍不住大快朵颐,直到撑圆了肚皮。与肠胃一同得到满足和安定的,还有那颗原本飘忽不定的心。看着对此表示不解的朋友,我一边挥动筷子,一边遗憾地摇头:可惜你不是河南人,不懂这碗细粉菜的含金量啊。

 《品读》2025年7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