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日报》:瓦上松


瓦上松
张君燕
夏季雨水变多,乡间的瓦房上冒出许多杂草,仿佛一夕之间,占据屋顶的一片天地。待天晴,杂草在明晃晃的日头下摇摆,愈加娇嫩、鲜绿。瓦松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最显眼的一种。
瓦松显眼,一则因为数量多,其他杂草只是零星点缀,瓦松则是结伴而来;二则瓦松形状特别,极易吸引人的目光。听其名,知其意。瓦松,简单的两个字,犹如一份简短的说明书,概括了它的两个特性——生长在瓦房上面,长得像松树。
瓦房顶上,少土,也少水分,不像庄稼地里或者河道边,土壤肥沃、水分充足,瓦松却偏爱在这里安家,尤其是年久日深的老房子。它就靠着落在瓦片上的枯枝败叶和雨水冲刷下来的尘土生根发芽,生命力不可谓不顽强。
对于瓦松,乡亲们的态度褒贬不一。有人称它是是镇宅的植物。房顶上长了瓦松,就和燕子在屋檐下筑巢一样,是吉祥如意的征兆。从审美角度来看,下雨天,长满青苔的灰瓦间点缀着棵棵瓦松,映衬斑驳的白墙,确实别有一番诗意和美感。
不过,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家败生瓦松。”说的是如果家道衰败,就会见到房顶长出瓦松。其实,我觉得这里面的因果可能倒置了,如果房顶的瓦松很多,长得很大,而无人去清理,要么是无人居住,要么是主人太懒,无论哪种,都从侧面说明这户人家并不兴旺。
所以,不管视瓦松为吉祥还是不祥,乡亲们隔一段时间都会上房顶清理一番,防止屋顶漏雨。许是无意,或是有心,人们并不会将瓦松完全清理干净,总会留下那么几棵,为乡村保留一份独特的景致。
每每此时,我和伙伴们常常站在屋前仰望,在大人们把扔下来的瓦松喂给牛羊之前,捡起几棵,种在小小的花盆里,藏在我们的“秘密花园”。我还满怀好奇地将瓦松塞进嘴里品尝,酸酸的,带着一丝甜味,比想象中的味道要好。那时我和伙伴们曾因担忧中毒而惴惴不安,后来才知道,瓦松可以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利湿、消肿的功效。在《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典籍中均有记载。
瓦松站在高高的房顶,与瓦片一起栉风沐雨,迎接酷暑寒冬,静观日升月落,冬去春回,村庄、田野、小草、大树、河流……包括乡亲们的一举一动都被它尽收眼底。它默不作声,悄悄守护着这一切,见证这一方的安宁,如生长在山顶的松树一般,虽身姿矮小,却坚韧挺拔,颇有姿态。
某日,父亲去乡下赶集,带回一盆“多肉”。我定眼一瞧,这不就是儿时熟悉的瓦松吗?瓦松长在肥沃的土壤里,叶子肥厚,植株高大,肉嘟嘟的,更多了几分美观与可爱。我顿觉几分欣慰,从屋顶到花盆,如今日子好了,瓦松也享了福。
《洛阳日报》7月14日
前一篇:《银川晚报》:守着内心的光
后一篇:《华夏女工》:在幸福上刻舟求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