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幽默与笑话》:随身携带的盾牌

(2025-06-25 16:38:29)

                 随身携带的盾牌

                   张君燕

清末史学家张昭潜十三岁丧父,后跟随叔父读书。因为这个家庭变故,张昭潜的性格变得有些敏感、多疑,总觉得别人的语言或者行为别有用意,于是像一只刺猬,时刻竖起身上的尖刺,小心防备靠近的每一个人。

一天,张昭潜坐在园子里读书,一个少年走过来与他打招呼。看得出来,少年对张昭潜研读的经史、理学之类的书很感兴趣,想要与他交流一番。张昭潜却满脸警惕,用审视的眼神看着眼前的少年,暗自猜测他的意图……最终,张昭潜什么都没有说,拒绝了少年发出的邀请。

目睹这一幕,叔父走过去询问张昭潜为何要这样做?张昭潜告诉叔父,之前他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本想真诚地与对方交流,没想到却遭到对方的讥讽与嘲笑。为了避免再次受到伤害,他便干脆直接拒绝。他觉得这样很安全,就像举起了一个巨大的盾牌,将一切可能的伤害都阻挡在外。叔父笑了笑,没有说话。

第二天,叔父带着张昭潜去拜访一位友人。友人是一位镖师,曾平安押运过许多贵重货物,他武艺高强,很多人与之交手,都败在他的手下,这么多年几乎没有受过伤。听了叔父的介绍之后,张昭潜好奇地问镖师:“您是不是随身携带着盾牌,帮您抵御刀剑的攻击?”

镖师先是不解,待反应过来后大笑起来,随后他叫来一名手下,两人现场比划了一番。手下手握刀剑攻击,镖师却是空手上阵,眼看着刀剑刺来,只见镖师微微一闪,轻松躲过,下一秒他又连跳几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手下制服。张昭潜情不自禁地拍手称赞,对镖师佩服不已。镖师笑着说:“随身携带盾牌不仅麻烦,而且保护效果也很有限。要知道,身外之物,终究不如自己练的功夫可靠。”

张昭潜点头,顿时开悟。后来他不再惧怕受到伤害,开始积极与他人交流、切磋,二十多岁时遍走齐鲁大地,广蓄博采,写成了《山东通记》草稿,又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改补充订正,最后成稿,给后人留下了丰富详实的珍贵资料。

正如镖师说得那样,身外之物,终究不如自己练的功夫可靠。同样的,与其随身携带盾牌抵御可能的伤害,不如强大自己,包括内心,让自己变得刀枪不入。这才是最好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幽默与笑话》2025年6月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