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
张君燕
秋风渐起,万物凋敝,田野里的庄稼都收获完毕,路边大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以及几片挂在枝头上的随风飘摇的黄叶。
走进母亲的园子,曾经郁郁葱葱、带给人们一整个夏季阴凉的葡萄架、丝瓜架、豆角架的藤蔓也都消失不见,只剩下枯枝败叶,以及一根根发黄的枯藤,就像上了年纪的老人,岁月的风霜在脸上刻下痕迹。这些藤蔓历经繁茂,也在秋风的呼啸下逐渐失去水分,最后耐不住秋霜的侵袭,终于枯萎。
母亲挎一个篮子,带我进园子里采摘。夏日园子里的丰盈和热烈已进入尾声,我们还会有收获吗?
葡萄架下,细长的藤紧紧缠绕在铁丝上,失去了茂密叶子的庇护,藤蔓显露出了“真容”。顺着枯藤往下看,藤蔓变得越来越粗壮,有的根部足有手腕粗细,显得稳固、有力。在靠近根部的地方,竟然新长出了一个细小分叉,分叉上的叶子蜷缩着,还未完全舒展开来。这青嫩的叶子肯定躲不过下一场风霜的席卷,但这一刻它仍努力地生长着,表达对生命的留恋与尊重。
从初夏到深秋,一直占据家乡人餐桌的豆角此刻也已经凋零,只在豆角架上留下干叶子和枯藤。我们照例要把豆角藤扯掉,把豆角架拆除、收好,待到明年这些细长的竹竿子还会成为豆角藤蔓的依靠,缀满一架架豆角花,结满一架架长长的豆角。我在几近干枯的豆角藤里搜寻了一番,竟摘下了一大把豆角。这些豆角比盛夏时细一些,也短一些,但比盛夏时更碧绿——进入生命尾声的豆角藤将所有的能量和水分都积蓄在了最后的果实上。
南墙根的丝瓜藤从墙头掉落下来,拖在地上。“这些枯藤上应该不会有丝瓜了。”我自语道。母亲却摇头,指着墙角的“丝瓜”给我看,它们不再碧绿、鲜嫩,徒留丝瓜的形态,干枯如藤。“老丝瓜里有很多丝瓜籽,来年种下去,又能结出很多丝瓜了。”母亲说,在乡下,干枯的丝瓜络常常被拿来洗碗,吸油又耐用。而且,丝瓜络还是一味中药,用丝瓜络煮水喝,通经活络,解毒消肿。
走出菜园子时,母亲的篮子已装满。回望园中枯藤,我的感受与先前已经不同。这些枯藤表面上看来衰败、没落,背后却蕴藏着顽强和希望,不负时节、不负生命。
《海口日报》2024年12月6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