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月刊》:建桥炸桥,皆因爱国
(2024-11-17 10:55:41)
茅以升是闻名中外的桥梁工程专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在茅以升的人生词典上,“爱国”二字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贯穿了他的一生。可以说,他的一生是为祖国富强和人民幸福奋斗不息的一生。
少年时代的茅以升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立下了“科学救国”的决心,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回到祖国,报效国家。即使国内当时军阀混战,一片破败,他也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祖国。
1934年——1937年,茅以升接下了建设钱塘江大桥的重任。钱塘江上自然条件复杂,在当时的技术和外部条件下,建一座大桥的难度可想而知。茅以升带领团队一次次进行勘测与估算,几乎住在工地,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心血。他研究并采用了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经过3年多的努力,一座全长1453米,基础深达47.8米的双层公路铁路两用钱塘江大桥终于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也是中国桥梁工程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然而,就在大桥落成不久,日寇逼近杭州,为了不使大桥落入敌手,军事人员不得不选择炸掉这座大桥。这个消息让茅以升痛心不已,这可是他耗费心血亲手建造的大桥,而且才刚刚建成89天!但是,为了民族的利益,尽管心在滴血,茅以升还是毅然决定参与炸毁大桥,这是何等壮烈的举动!毁桥当夜,茅以升怆然提笔,立下了“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的誓言。不管是建桥还是炸桥,始终贯穿着茅以升浓烈的爱国之情啊!
在抗战胜利和全国解放后,茅以升两次回到钱塘江上,尽心竭力修复大桥,终于在1948年,大桥恢复通车。茅以升践行了自己的誓言,也用行动为祖国、为人民奉献出了一颗赤诚之心。
建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炸桥之后领命复建更是源于对祖国强烈的爱!一部钱塘江大桥的历史,正是茅以升崇高爱国主义精神的光辉写照。
《少年月刊》小学高年级202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