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日报》:暗香


暗 香
张君燕
傍晚出门,蓦地扑来一团香,满口满鼻都是。我并无吞咽,那香却顺着喉咙、沿着食道,进入肺腑,沁人心脾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意思吧。但那终究只是一团气体,想留也留不住,在身体里转了一圈之后,又顺着原路返回,最后从鼻孔轻轻呼出体外。我突然想,若是有人能把这种香气收集起来,制作成独特的“香烟”,包装上写着“闻香有益健康”,想来应该大受欢迎。
正值仲秋时节,这香自然便是桂花香了。其实我有一点意外,白天时并未留意桂花开呀,也没有闻到桂花香。也许桂花蓄势已久,只待晚上怒放?或者白天太过喧嚣,人心沸腾、浮躁,嗅不到大自然的暗中馈赠,只有在晚上,尘埃落定,一切都安静下来时,那股暗香才借着微风幽幽袭来,一下就铺天盖地。
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却还是老样子,墨绿色的叶片挤挤挨挨,因为缺少雨水的濯洗,蒙了一层薄薄的灰,但在月光下看得不甚分明,倒像是笼了白色的轻纱。这棵桂花树在院子里长了十几年,树干粗壮,亭亭如盖,俨然是一棵树的形象。不像有些观赏性花卉,柔柔弱弱的样子,纵然亦有香味,总觉略显轻飘,不够扎实,韵味有余而厚重不足。
拨开繁密的叶子,这才发觉桂花已经开了,刚刚冒头,星星点点,并不多,如果不仔细看,确实不太容易发现。也是,如果盛放,整个院子甚至整条街道都会浸在花香里,而不是只有微风推送来的一缕香,含蓄、收敛、不可捉摸。但少有少的好处,隐隐约约、似有还无,你不知道哪一口呼吸里会有香味,于是每一次呼吸都变成了一种期待和惊喜。这大概也算是大自然的“留白”艺术了。
夜色中,我竟真的找到了惊喜:在纵横交错的枝叶之间,藏着一个由枯草和小树枝搭成的鸟窝。我是知道桂花树上有鸟窝的,白天常有一群群麻雀落在树上,也有一些在树枝间钻进钻出,我还听到过刚孵出来的小鸟的啼叫——与成年鸟有着极大的差别,脆灵灵、嫩生生,就像婴儿的啼哭一样,能够轻易识别。我怀疑麻雀有一种神秘的能力,可以将鸟巢藏匿起来,我曾试着找过几次,却没有发现丝毫踪迹。有一次我似乎看到了鸟巢的一角,可不小心手一松,拨开的树枝弹了回去,待我再次拨开时,已经找寻不见了。
其实麻雀平时并不睡在窝里,它们的爪子用力时才能伸开,不用力时天然就是抓树枝的状态,能够牢牢地附着在枝头,就像长在树上的果子。它们搭建鸟窝不是为了住,而是为了孵蛋。这可真是绝佳的位置,既安全,又稳固,还能沐浴天然的熏香,在这种环境里,孵蛋的麻雀一定是愉悦的,刚出生的小麻雀也一定是健康的。
我轻轻松开树枝,让它恢复原状,然后悄悄地退后几步,我可不想破坏麻雀精心挑选的住所。这么美的事物理应共享。
月亮当空,如水的月光洒落下来,地上如积了水,盈盈浅浅,清澈透明;老桂树闪着幽幽的光,像冰封了一般。唯有一缕缕暗香阵阵涌来,默默流淌,渺若星河。
《长春日报》2024年10月10日
前一篇:《巢湖晨刊》:秋叶铺满瓦缝
后一篇:《天津工人报》:老街上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