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邮刊》:村庄的眼睛
(2024-01-30 15:17:27)
乡下的夜很黑。头一次来到乡下的人,会有明显的感受。太阳落下山坡,天边最后一抹晚霞消失之后,天一下就黑了,夜色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越来越稠密,越来越浓酽。就像一滴墨水糊在小小的针孔上,伸手不见五指。
夜深了,路灯蹑手蹑脚,悄悄灭了。其实完全不用担心被人埋怨、责备,人们早已先一步关了灯,此刻大概已经进入了梦乡。起先,村庄里漆黑一片,渐渐地,黑暗逐渐有了层次,最外面的一层遮挡被揭开,黑暗稀释了一些;再揭开一层,又夹杂了麻麻的灰;最后,当眼睛适应了村庄的夜,眼前的遮挡便越来越少,越来越薄,直至透出一丝光亮来。
很奇怪,四周没有灯光,村庄里的一切却逐一呈现在眼前。远处的山、近处的树,弯弯曲曲的河流,一座挨一座的房屋,还有一望无际的庄稼地,就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明明先前看不见的呀,你暗自嘟囔。此时一阵风来,树木、庄稼沙沙作响,仿佛一个少女轻掩了口,扑哧一笑,笑容娇俏,也有一丝调皮,好像刚刚与你玩了一场捉迷藏的游戏。
月亮是村庄最明亮的眼睛。高兴的时候,天还没黑,它就迫不及待地挂在空中,陪伴傍晚收工的庄稼人。看吧,每条小路上都有行人,带着农具或牵着牲口,朝村庄的方向走去。就像所有的溪流都要汇聚大海,所有的鸟儿都要回到巢穴中,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也要各自回到属于他们的家。此时的月光,是一个指路牌,更是一种无声的呼唤,只有归属于它的人才能听见。
不高兴的时候,月亮就懒懒散散,后半夜才肯出来。它知道,星星不会偷懒,它们是一双双忽闪忽闪的小眼睛,给村庄带来更多的光。估摸着星星累了,月亮就赶来值夜班了。万籁俱寂,月亮尽量放缓脚步,在村庄里巡梭。
它走过人们的窗前,听见一阵阵均匀的呼吸声,突然响起的呼噜声,吓了它一跳。它笑着逃开,院子里留下它弹跳的影子。接着,它来到庄稼地里,这里是它最喜欢的地方。它像庄稼人一样,爱着地里的每一种庄稼。它轻轻拍了拍圆滚滚的西瓜,响声清脆悦耳,一定又甜又水;它抚摸长出了须的玉米,感受玉米粒正在不停地膨胀,似乎稍一触碰,甘甜的汁水就会满溢出来;它扶着沉甸甸的谷子,让它们倚靠着休息一会儿,这些谦逊的谷子孕育了多少生机和希望……
河流也是村庄的眼睛,在夜晚,它不出声,只是静静流淌,偶尔闪着的碎银一般的光出卖了它的行踪。风也有眼睛啊,从村东头刮到村西头,从这片庄稼地刮到那片庄稼地,传递着生长和收获的消息。青蛙的眼睛不大好,便用叫声填补村庄的夜晚,时而零星稀疏,时而又排山倒海。黄狗趴在院子里,好像睡着了,却在有任何风吹草动时,第一时间向人们发出提醒。还有笼子里的公鸡,半寐半醒,总是在第一道晨光出现时高声啼叫。
村庄里的夜晚是真正的夜晚,人们却从不害怕黑暗,包括栖息在这里的生灵,每一个夜晚,他们都能拥有最安稳、最踏实的睡眠。他们知道,黑夜里的无数双眼睛能看见所有的一切,尽心尽责,一齐默默守护着村庄的祥和与安宁。
《时代邮刊》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