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喜新与厌旧
(2023-12-30 13:56:53)喜新与厌旧
张君燕
老家后山有座寺庙,从小我和小伙伴们就常常到寺庙里玩,对那里的一砖一瓦、一花一草都相当熟悉。后来,后山被开发成了一个小型的旅游景点。每逢节假日,很多人在那里游玩,甚至还有一些外地人慕名前来。但我和幼时的伙伴们都没再去过,因为太熟悉了,而熟悉的地方由于缺乏吸引力,也就没了风景。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是如此。有句话说,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而事实却是,乍见之欢几乎是每段感情的必经之路,而久处不厌却如铁树开花般难得一遇。有科学研究证明,一段感情在刚开始的时候,大脑在某些刺激的作用下会分泌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带给人快乐,并产生依赖。而时间一久,多巴胺的分泌水平就会慢慢下降,直至完全消失。于是,就出现了厌旧。说到底,厌旧是人的一种本性,这种本性与“喜新”并无直接关系,不“喜新”同样会“厌旧”,而“喜新”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厌旧”的速度和程度。
当然,也有一些事物或者感情,在还未产生厌倦之前,通过了解建立了另外一种更可靠的联系,如此,也就无所谓“厌旧”。另外还有一种办法,正如清代文康编著的古典小说《儿女英雄传》中写到“不怕你有喜新厌旧的心肠,我自有移星换斗的手段”,具备了这种“移星换斗”的能力,也就更不用惧怕“厌旧”了。
《大公报》2023年12月18日
前一篇:《银川晚报》:人与人的同理心
后一篇:《江海晚报》:出乎意料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