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人生不知趣
(2023-11-22 16:40:30)人生不知趣
张君燕
我能体会女孩的感受,对方回应得不及时或者不太热情,女孩便在心里犯起了嘀咕:人家是不是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我是不是说得太多了?不管是什么原因,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知趣地闭嘴。
因为知趣,在做某件事情之前,会有很多内心活动,预想出很多困难和尴尬的场面。用当下流行的一句话说就是“精神内耗”,久而久之,整个人变得敏感、脆弱又被动。不擅长表达真实的想法,更不敢主动去争取原本属于自己的机会。但奇怪的是,对于某些不得不做的“任务”,其实完全有能力完成,而且还可以做得相当出色。
读高中时,学校筹备建校周年庆,需要组织学生写一些相关的诗歌,班主任主动请缨,替我争取来了这个“难得的锻炼机会”。我连连推辞:不行,不行,我平时写的都是小儿科,难登大雅之堂,自己都写不好,怎么组织同学们一起写呢?班主任不容我多解释,斩钉截铁地说:“已经定下了,没有办法更改,你快去准备吧。”
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没办法,既然不容我选择,那就只能硬着头皮上。最后,在我示范和激励下,同学们写出了不少优秀的诗歌。校庆上,校长还亲自朗诵了其中一篇诗歌,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就是因为那次活动,校长对我印象深刻,后来有好几次征文比赛的机会,校长都亲自点名让我参加。
在词典中,“知趣”的解释是:形容(人)对事物有自知之明的意识。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当然是好事。当如果过于“知趣”,就会适得其反,陷入自我怀疑甚至自我否定的状态中无法自拔,人会变得越来越被动,从而错失很多宝贵的机会。更糟糕的是,这种心态会时常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到焦虑和不安,无法拥有平和、淡然的心境,自然也无法实现积极乐观的人生。
回到故事开头,地铁上的女孩在沉默了片刻之后,脸上重又绽开了笑容。原来此前对方信号中断,现在恢复了正常,催促着女孩继续讲下去。值得一提的是,对方说之前听不到女孩的声音,以为女孩讲累了不想讲了呢。女孩忙解释:“没有没有,我很乐意和你分享这些。”──幸好对方是一个“不知趣”的人,否则两个人各怀心思,都住了口,将会失去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啊!
《大公报》2023年11月15日
前一篇:《辽沈晚报》:片刻的美好
后一篇:《宜兴日报》:外婆的电影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