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岭上多白云
(2023-10-20 15:23:33)
在豫西北地区的太行山南麓,沿着新铺的水泥盘山路一路向前。盘山路平整、宽敞,足够两辆车并行而过。与大部分盘山路相似,这条通往江岭村的道路一面贴着崖壁,另一面则是或深或浅的山沟——树木依地势而长,层层叠叠,是山沟最天然的屏障与分界。少了几分让人望之生畏的凌厉,多了几分莫名的踏实与安心。
车子爬到最高处,眼前一下豁然开朗,仿佛拥有了“上帝视角”,蓝天白云之下,远处的层峦叠嶂,近处低矮的房屋,以及填补在中间的梯田和弯弯曲曲的山路都尽收眼底。路旁的一块块山石或大或小,随意摆放着,似乎又遵循着某种规则,颇具美感与野趣,还带着天然的形态与质朴的气息。就像一位盘着发髻、穿着围裙的农家大婶,面对远道而来的客人,局促地在围裙上擦手,脸上却浮现出真诚的笑容,一面让座,一面热情地招呼:“快进来,先喝杯热水。”
“江岭”是这个山村的名字,闻其名,就知其意,脑海里会自动浮现出“一道道沟沟,一道道梁”的画面。确实如此,江岭村面积8000余亩,全村辖老马岭、南江岭、北江岭、原背4个村民小组,是名副其实的深山村。江岭村历史悠久,明朝时期,姜姓人家在此居住,村名为姜岭。后来,“姜岭”被改为江岭,也就是现今村名的由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活在江岭的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流传下来藏兵洞、马道沟、扳倒井、好汉坡、佛爷嵝等历史传说,生动神秘,引人入胜。当然,传说多半带着几分传奇色彩,真伪无从考究,但也无需考究,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和向往是人们共有的情愫。况且,村里还留下了古屋、古树、古井、古洞、古寨等历史古迹和自然景观,为传说增添了几分真实的注脚。
村里多树木,除了梯田之外,坡上、岭上全是郁郁葱葱的灌木和大树,柿子树、樱桃树、花椒树、槐树,隔几步就有一棵。村里人也搞不清楚,最初这些大树是先人种下的还是野生的。深秋时节,柿子树上挂着一颗颗火红的果实,吸引来一群群鸟类啄食,村民从来没有驱赶过——“这些小东西才能吃多少,多着呢”。山岭上的树叶也开始泛黄,映衬着火红的柿子,远望一片金黄,让人看着心生欢喜。
“靠山吃山”,因为背靠着太行山,一直以来,江岭村的村民就地取材,利用山上的石头垒房,不仅结实,而且冬暖夏凉,十分宜居。刘家大院规模较大,石雕十分精美,是江岭村石屋中的精品。除此之外,还有石头铺的路,石头砌的桥,石头盖的房子,包括人们生活里的各种用具——石磨、石碾、石桌、石凳、石碗、石斧……太行山石为人们增添了一道风景,或者说,太行山石原本就是最美的风景,它代表着山里人坚硬的筋骨。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下山生活,石屋里只剩下一些年迈的老人。他们不愿意离开生活多年的环境,执着地守着这一方故土。有他们在,儿孙们就有一趟趟归来的理由,山村里就仍有生气和活力,仍有千百年来一直不变的精气神儿在。就像山岭上的一棵棵大树,只要根在,来年就一定能重新变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离开江岭村时,阵阵山风吹来,令人精神为之一振。抬眼四望,一朵朵白云环绕在山村之上,似乎触手可及,山坡上是低头专心吃草的黄牛和羊群。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云朵的流动而产生的光影的明灭,一朵云飘走,又一朵云飘来,共同守护着江岭村的闲适与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