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炒糖水
(2023-10-16 18:34:00)炒糖水
张君燕
奶奶见我们馋得厉害,很快就找到了一种替代品——炒糖水。坐锅开火,锅热后放白糖,开小火翻炒,一颗颗晶莹的白糖在锅里融化,慢慢变黄,直至变成浓稠的黄色液体,加入一碗清水,煮沸后就可以喝。在寒风乍起的初秋,在冰天雪地的冬日,这么一碗温热的炒糖水,甜了心,也暖了胃。
还有另外一种做法,等白糖炒至浓稠之后关火,晾凉后,变成琥珀色的硬糖块,然后凿成小块备用。每次喝时,取一小块放进白开水里化开。这种做法更加方便快捷,可以不受时间限制,随时满足一个孩子对甜蜜的急切渴望。
不过,这种甜蜜的满足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有,奶奶会控制我们喝糖水的次数。现在我们知道,糖分摄入过多,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影响。但在那时,奶奶并不懂得这么多的“养生”知识。在那个需要凭票买糖的年代,每家能买到的白糖都是有限的。
一年夏天,我突然口舌生疮,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效。因为嘴巴疼得厉害,我饿得难受,却就是吃不下饭。几天时间,我就瘦了一圈,奶奶急得直跺脚。后来,奶奶突然拍着脑袋说:“我怎么把这个给忘了呢!”奶奶拿出瓦盆里的鸡蛋出门,不多会儿,端着一小碗白糖回来。奶奶说,民间有个偏方,说炒白糖水可以降火,说不定可以治好我的病呢。
那时正值中午,在三十七八摄氏度的高温下,奶奶坐在炉子旁,专心翻炒着锅里的白糖。汗水顺着奶奶的脸颊滑落下来,奶奶却似乎毫无察觉,甚至都顾不上用手去擦一下。神奇的是,喝了奶奶炒的糖水后,我的病竟然好了起来,第二天就能开口吃东西了。后来父亲说,那是我吃的药起了作用,我却宁愿相信,那是奶奶为我炒的糖水的功劳。
成年后,我曾试着给孩子们炒糖水喝,却发现,看起来简单的炒糖水,其实并不容易。尤其是对火候的把握──那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无数次的练习才能掌握。然而,炒好的糖水孩子们却并不爱喝,我端起碗,独自品着糖水,对奶奶的思念愈加一发不可收拾。
《大公报》2023年10月10日
前一篇:《今晚报》:电话里的人生
后一篇:《辽宁青年》:不必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