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伴侣》:最好的回报

(2023-07-16 09:33:16)
                 最好的回报

                  张君燕

朋友没有别的爱好,就喜欢在空闲时间到山里去走一走、看一看。一次,朋友收拾了东西打算去山里时,我刚好闲着,便坐上车一同前往。

到了山里后,朋友直奔一所小学而去,喊我帮忙从车厢里抱出一袋袋文具和图书,分发给学校里的孩子们。一开始,我以为朋友是心血来潮偶然为之,看到孩子们与他熟悉亲近的样子,我才知道,朋友并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事实上,每次朋友去山里游玩,都会提前选购一些学习用品,带给山里的孩子们。

“你太有爱心了。”我对朋友生出了一丝敬佩,“可惜没有人知道。”确实,作为朋友,我此前竟然完全不知情,可见朋友从来没有把这件事告诉过别人。我突然替朋友感到一点遗憾,这种好事理应得到表扬,登报宣传一番也不为过,也算是得到了一点回报。倒不是做好事说非得要什么回报,只是如果能收到一些回馈,会更有继续下去的动力呀。朋友笑了笑说:“让更多人知道,得到更多人的赞扬,这是一种回报的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我想要的。”

那天下午,我和朋友在山里与孩子们玩了很长时间,孩子们纯真、可爱,和他们在一起能感觉到久违的简单和快乐,身心都会跟着放松下来,暂时忘掉世俗的烦恼和焦虑。孩子们和朋友格外亲,愿意和他分享快乐,也会倾诉伤心和委屈,简直把他当作了自家叔叔或者大哥哥,那份百分百的信任和依赖让人羡慕,也让人动容。

这大概就是朋友所说的另外一种方式的回报了吧。朋友用他的爱心换来孩子们的真心,这不是标准的“双向奔赴”吗?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可贵呢?

傍晚时分,我们打算走时,一个年轻人带着一大包物品来到了山里。他看起来年纪很小,还是一副大学生的模样。年轻人兴奋地和朋友拥抱、寒暄,因为时间不早了,怕摸黑走山路不方便,我们才匆忙开车离开。

路上,我随口问朋友:“你们认识呀。”其实说出问题的时候,我的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的答案——应该是两人经常来山里看望孩子们,碰到过几次就认识了。

“何止是认识,我们很熟悉。”朋友一边开车,一边说,“我可是从小看着他长大的呢!”朋友告诉我,十来年前,他第一次来到这所小学时,这个年轻人还是班里的一名小学生。朋友和他似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他总是缠着朋友问各种问题,朋友也喜欢给他讲各种有趣的见闻。在朋友的口中,年轻人知道了一个更大的世界;而在年轻人身上,朋友也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和可能。后来,年轻人如朋友所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走出了小山村。

“他还在读书,他说毕业后会回到山村,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去。现在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回来看望孩子们,用自己勤工俭学赚来的钱给孩子们买来各种学习用品。他说,从他第一次接过我送给他的铅笔刀的时候,他就下定决心,长大以后要成为像我这样的人。”朋友说着笑起来,满脸骄傲。

我跟着笑起来,自己的行为给身边的人带来了帮助,受到帮助的人有能力时,开始效仿自己的行为,给别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情呀!我突然明白,对朋友来说,这可能才是最好的回报。

《伴侣》2023年3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