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演讲与口才》:达成共识的基础

(2022-10-30 10:53:56)

                    达成共识的基础

                    张君燕

年轻时,萧伯纳来到伦敦,租住在一家商店隔壁。一天,商店老板告诉萧伯纳,最近他的生意很不好,但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于是他请人帮他做了一个市场调查,调查的结果却更令他疑惑。

一部分人说商店的服务非常好,贴心周到、细致入微;另外一部分人说商店的服务极其差,简直让人无法忍受,不会再来第二次。同样一家商店,为什么会有如此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呢?这让老板百思不解。萧伯纳听后,略微思索,笑着说:“明天我可以帮你找出原因。”

第二天,萧伯纳穿上高档衣服和皮鞋走进商店。刚走进商店,售货员便迎上来招待,礼貌而热情。整体的购物体验非常好。过了一会儿,萧伯纳又来到了商店。但是这次他穿得很寒酸,脚上的鞋子都破了洞。见到他走进来,售货员只是瞟了一眼,懒懒地起身,眼神中满是不屑。当有另一位衣着光鲜的顾客走进门时,售货员干脆丢下萧伯纳不理,而去招待那位顾客。

这一切,都被躲在暗处的老板看在眼里。他这才明白,调查的结果之所以截然不同,是因为身份不同的人受到的待遇不一样,感受迥异,自然无法达成共识。而这正是商店面临的问题:对待顾客不能一视同仁,引起了顾客们的反感甚至排斥。后来,商店老板着重改善了这一点,商店的生意才又好转起来。

有时候,对待同一件事情人们的态度截然不同、无法达成共识时,可能双方都没有错,只是因为他们位置不同,对这件事的感受也不同而已。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对事情本身有更客观的认知,从而决定是维持现状还是寻求改变,以及如何改变。

《演讲与口才》2022年9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