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眼里的美味
张君燕
奶奶是从苦日子走过来的人。她出生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家里条件又很差,成长过程中缺衣少食,饥一顿饱一顿是常有的事情。好在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尤其是到了晚年,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奶奶常常笑得合不拢嘴,直说现在的日子“简直是好到了天上”。
闲暇时,奶奶会给我们讲过去的故事,讲他们为了填饱肚子而吃的各种“野食”。那时候能吃得上白面的人家很少,大多用玉米面充饥。玉米面窝窝头、玉米面片、玉米面粥……如果家里能找到一点白糖,还可以把玉米面用热水烫了,包一点白糖进去,拍成扁扁的小饼,放到水里煮熟,称为“水饼”。
“玉米面本身带着一点甜味,再咬到里面的白糖,那滋味……感觉日子一下子甜起来了呢。”奶奶微闭着眼睛,仿佛在回味当年的美味。
除了玉米面之外,地瓜也是不可或缺的主食。地瓜吃起来就更简单了,直接煮熟就好。只是吃多了地瓜,又很难吃到蔬菜,容易便秘。奶奶说,小孩子在地里玩的时候,偶尔翻到几块地瓜,会直接生一堆火烤了吃,这样可以换换口味,吃起来也更香。
当然,这算是年景好的时候。青黄不接的时节,玉米面和地瓜也见了底,就需要想办法找其他可以饱腹的食物了。地里的各种野菜是首选,当然,吃不了几天就被人们掐光了,有些甚至连根拔了出来;树上的柳叶、杨树叶子,烫了水就能吃;新长出来的狗尾巴草梗是甜的;野生芭蕉也可以吃,而且很扛饿,不过吃多了容易拉肚子;顶好吃的是杂草丛里蹦跶的蚂蚱,抓一兜弄干净,炒来吃,很香;运气好的话,下河逮点小鱼小虾,摸几只河蟹或者泥鳅,那就是难得一见的美味了。
奶奶讲得绘声绘色,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堂弟在连咽了一阵口水之后,说:“我要是能生在那个年代就好了,我也想吃这些美味。”惹得大家一阵大笑。确实,奶奶吃到嘴里的好像都是美食,根本没有不好吃的东西。可是我知道,窝窝头一点都不好吃,即使是现在经过改良,添加了许多食材的窝窝头也不好吃,何况当年不含一点油水的窝窝头呢?还有那些野菜,有些生涩得根本难以下咽。
看着奶奶一脸淡然、知足的微笑,我突然明白,并不是奶奶吃到的一切都好吃,而是奶奶始终抱着乐观、积极的心态,作了“什么东西都可以很好吃”的预设,于是,到嘴的东西就不再难吃。因为在奶奶眼里,没有什么是不好吃的,只要能填饱肚子,所遇见的都是美味。
《焦作晚报》2022年4月2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