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谈班干部队伍的管理与建设
(2011-12-13 12:07:28)
标签:
少儿楷体工作总结例会制班集体杂谈 |
分类: 班级建设 |
初谈班干部队伍的管理与建设
从组建班级以来,我一直以班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班级建设的核心部分来抓,同时始终视对班干部队伍的管理为整个班级发展的重要命脉来对待。而本人在实际操作中随着环境的改变也不断完善着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秉持“以人为本”的行事理念,在与班干部进行有效互动、深入探讨的同时,及时对一些棘手的问题“把脉”,让班干部群体在不断学习、成长中壮大,同时也能更好的配合班主任开展好各项工作,所以,在携手共进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一个“理”,而“管”的成分显得次要,从中体现了对班干部群体建设的一个基本思想引导的模式。下面,本人就班内实际操作层面上,对班干部群体进行管理和建设的一些做法做个简单交流。
一、班会课的部分调整:班干部工作总结形成例会制
为了给班干部群体搭建一个重要平台,让他们能借助这个平台将班内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能快速、有效、及时的在班内得到传达和落实,于是,在上学期的不定时班内班干部工作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完善,于是,本学期开始,每两周一次的班干部班内工作总结模式基本定型,而且从实际操作过程中也能明显感觉到它存在的重要和必要。如此一来,班干部在轮流上台交流问题的时候,既调动了班干部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同时也会增强班干部建设班集体的能动性,进一步激发班干部群体建设班集体的活力。另外,班干部的言论也会受到台下其他学生的监督和提醒,让班干部群体的执行力和有效作为在软环境中得到规范。当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决不能让工作总结会流于形式,以致出现“疲软”的症状,那对班干部群体的建设,乃至整个班级的发展将形成阻力。当然,目前,班内班干部工作总结模块的开展效果很好,而本人也会抽空给个别班干部开个“小灶”,尤其在如何有技巧的提出问题,并引导其他学生来共同解决问题,并让其他学生信服“你”等方面的强化、提升。这也考验着一个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而本人从这个环节也学到了很多。
二、班干部群体内部自发形成例会制
考虑到个别班干部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能很好的提炼班内存在的问题,以致在总结时出现疲于应付的迹象,为了能让班干部明确自己的工作范畴,同时能让自己的眼光聚焦身边的问题,遂,本人要求班干部群体在班长、副班长牵头下,自发形成例会制,并建议其不定时、不定点、不定频次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当然,本人也给出了一个“补丁”——每两周至少组织一次,每周也可以开一次。关键不在次数,而在于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能力,这由班干部自行决定在哪里开、开什么内容的会、如何开好会以及跟踪会议精神的落实情况等等细节问题,而且每次班干部会议之后,须将会议商讨的问题以及处理的具体办法列一份清单给班主任。这当然不是为了去为难班干部群体,而是为了更好的规范这个先锋组织,同时让他们有目的性的去,有办法的来。在这“一去一来”之间,更好的锻炼他们的能动性和作战能力。当然,这里也存在着一种对班干部“管”的成分,让他们在工作中更好的“理”清自己的工作思路。我想,只要班干部内部自发组织开展的各种形式的会议切实、有效落实,那么必定有助于班干部班内工作总结的深入和深刻,为班干部在班内树立威信,真正成为领跑者创造可能。截至目前,这项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至于在以后的工作环境中还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弥补和更新,则需要进一步的跟进和共同思考。我想,只要人人都能重视起来了,那么一些存在的以及潜在的问题必定会很快得到解决。由此带来的就是,整个集体力量的凝聚和强大,种种良好反馈的数据也会上升。
三、心灵唤醒心灵,人格引领人格,共同营造温暖“家园”
除了在工作上,班干部群体应该身先士卒、身体力行起到表率作用外,更多的是一种人性化关注和关怀,对此,我也就此向班干部建言——心灵唤醒心灵,人格引领人格。在自己平时的工作中,应该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不忘在自己的工作中渗透人性化的成分,让其他学生能感受到你的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同时也让整个班集体越来越有“人情味”,越来越像个真正的“家园”。本人觉得,一个班干部应该要朝着“仁者无敌、勇者无惧、智者不惑”的方向努力,始终将班级建设和班级发展的各项近期、长远目标贯穿于自己的工作始末,让自己在明确目标中排除万难,勇于前进。长此以往,班干部的办事能力定会有长足的发展,整个班集体也会越来越富有“光泽”和“温度”。
关于班干部群体的管理和建设措施,每个班主任各有奇招、妙招。然而,随着环境的改变,想要让自己的教育智慧永放光芒,则绝非易事。为此,我针对班内实际情况采取的这三个做法,仅仅只是暂时性的,要想持久,必须随环境不断的调整。当然,本人自感这些方法之简陋、肤浅,但只要针对自己班级能有效果,也不失为一种可取之法。然班干部群体管理与建设的方法、措施在市面上可谓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而我甘愿“蜗居”,藉此让自己能冷静而理性的选取适合自己“病情”的“配方”,并通过自己的调制能密炼出适合班情的真正的“救命丸”。关于班干部群体管理和建设的内容,目前只讲这些。不到之处,请读者严厉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