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的离去想要证明什么

(2010-11-27 10:24:41)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生故事

你的离去想要证明什么

你,是坚强而勇敢的人,同时又是固执而稍显稚嫩的一个人。这个“你”就是我班的一名男生,一名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虽说带有“外来”的性质,但这丝毫不能成为学习差、品质恶劣之类的代名词。对此,自己心中也从来不存有一分为二区别对待的想法,往往夹杂的更多的是一种期望和勉励。然而,自己的这份夙愿还没来得及怎么显现就胎死腹中了。因为他的一个决定成为了自己的一个遗憾,可以说是痛心疾首的一份遗憾。细细回思,问题萦绕心头,引发更多的愁思与忐忑。

记得前天他与父亲来到办公室与我详谈学校学习一事,事后自己心中焦虑万分。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在上个礼拜的期中考试期间,他瞒着父母说是一次考试而没有强调是期中考试,而他家庭准备全员回山东老家办事,所以他父母亲将他的火车票也一并订购了。等到家长来电话的时候才知道真相,结果他没能参加完考试就和家人一道回山东老家了。这件事情来的有点突然,等到他到校之后我严厉批评了他的行为并按照有关领导作出了“撤离课桌”的举措,留一张凳子给他,同时我也对他提出相应的要求——不管你坐还是站,请思考这样的问题:你来学校的目的是什么?你来学校想要收获什么?其实,这种决定绝非是什么体罚教育,哪怕不动桌子他依然还会课上睡觉或者做其他与上课不符的事情。然而,两天的思考换来的是他的“你不要逼我,老师你对我是有偏见的”回应,甚至依旧没有认真思考我提的问题,因为他同时还说道,“思考什么呀。”而他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不想念了。这个决定让我倍感意外,因为老师没有妥协吗?还是另有原因。随后,他说道,“以前学校里老师也是这样对待我,总是为难我。”顿时,自己心中一阵酸楚。我说道,“给你两天的时间思考问题,同时也没有剥夺你上课的权利,但是你的结论却是让老师感到意外,你如果在看待问题的时候始终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是不对的,说真的,你所说的偏见其实是对自己的偏见,甚至心中还残留着曾经的偏见,于是,老师现在说什么,做什么,你都会将之定义成偏见,但你觉得老师这样做的目的真的是有意针对你、挖苦你吗?”他无言以对,并不停的揉搓裤管,一旁他父亲的神情也是无奈和伤感的。他父亲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费劲。当然,他的话并非是来指责或谩骂教育,更多的是一种内疚和恨铁不成钢的哀叹。当然,这样的局面是我不曾想到过的,也不愿接受的,但是,毕竟在某些学生身上的确表露着这样一句话——教育不是万能的。这绝非是给自己开脱罪责,自己定然也是难辞其咎的。后来,坐于一旁的行政说道,“要不这样吧,先回去思考一天。其实,学习本来就是自己的事情,作为当事人应该要明确自己来校的目的。”随后,父子俩一前一后离开了办公室,脚步是沉重的。

第二天早上,他和他母亲来教室找我商谈此事。我们三人在教室前阳台上驻足面谈,据他母亲说是特意请假过来的。对此,我向该学生说道,“某某某,你父母亲是十分关注你的教育的,至少在此事上是很体谅你的,哪怕牺牲个人的利益也要兼顾到你,甚至没有过多的责备你,其实,你身上存在的很多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如何来对待,以后即使上班了也是要规范自己的,只能个人去适应环境。你想,你现在吃的、穿的、用的所有开销都是父母亲给的,就连你的这条命也是父母亲给的,你说有什么理由不让父母亲省心呢?说的难听一点你在此事上是不孝顺的。是不是?”他母亲在一旁点着头,没有说什么话。他也是低着头不吭一声。我最后忠告道,“不管你以后再学习也好,或者去上班也罢,老师希望您脚踏大地,仰望天空。做事要踏踏实实,眼光放远一点,这样很多问题其实也就不再是多么严重的问题。”他默默的点着头,依然沉默着。而此时,自己的心情也是愈发的沉重。我最后说道,“某某某,做事情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这次的决定老师姑且当成是你的一思之后的决定,希望你回去再考虑考虑,不管你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希望是建立在理性思考之后冷静提出来的,好吗?”他认真的点点头。随后,她母亲说道,“老师,让你费心了,实在对不起。”之后,他俩怀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学校,身后的我陷入一阵苦涩和伤痛之中。

今天,他来电话说,“老师,你在学校吗?我来拿点东西。”“在啊,你来吧。”我回答道。我之前给他父亲电话说他还有一部手机和一点费用在我这里,让他抽空过来拿一下。接完电话,我开始期待他的到来,自己显得坐立不安,一个人来回的在办公室踱着步子,心情显得有些焦虑,内心感觉很复杂。不多久,一阵脚步声逼近办公室,一声报告确认了他的身份。在简短寒暄之后,知道他已经准备去上班了,说是在离此地不远的A市,是经朋友介绍的,待遇还行,包吃包住,月薪1500元。他说,“打算上一年班,然后回山东老家,之后父母亲一两年后也回老家上班。”我疑惑的询问道,“你父母亲是不是早就有回老家工作的打算了?”他说,“是的。”“看来,你父母亲的生活重心完全是放在你身上的,你看,父母亲为了你的学习和成长可以这样含辛茹苦,你以后也该好好孝敬父母亲,是不是?”他不好意思的点点头。在交谈过程中,我发现他好像变了一个人,变得更成熟、更冷静了。整个人少了一种书生气和稚气,多了一种淡定与随和。最后,我说道,“以后上班了要好好干,脚踏实地,仰望天空。其实,我们能相遇也是一种缘分,只不过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是有长有短的,老师希望你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越走越好。最后,老师提一个要求——以后常来学校坐坐,给我们班学生讲讲你工作后的体会和感悟,让她们明明志,可以吗?”他点头答应了。然后说道,“老师,今天我还要去那家单位看看,我先走了。”我说,“路上注意安全,有空常来看看,以后回老家了说不定也就很难有机会碰面了。”他认真的答应了我的请求。然后,他起身离开了办公室。

目送着他的身影,紧步走到阳台边,对着楼下的他说道,“某某某,记得一定要常回来看看啊。”此时,心中感到无比难过,眼中控制不中渗出了一些莫名的透明物。看着他的身影越走越远,心中浮现一阵剧烈的失落和痛楚。同时还伴着一种强烈的自责感和内疚感。

因为没有坚持,你选择了离开。这不能代表你是弱者,反而让我老师觉得你是一个强者,一个敢于直面人生的勇士。你的离去不能证明过多的什么,但是,一个大的“人”字被你用另一种方式抒写了。老师祝福你,祝你永远安康和幸福。

朋友,记得常回来看看,老师会在这里等待着,等待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