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板挡住了什么?
(2010-11-23 10:17:13)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灵漫步 |
挡板挡住了什么?
近期学生问题一直萦绕心头,自己也感觉有点吃紧,到底该如何缓解、解除危机呢?问题的堆积让自己有点喘不过气来,此时,自己脑海中突然想起一个实验——一只跳蚤在没有盖的玻璃器皿中弹跳,刚开始始终跳过开口处,后来实验人员在上开口处加了一个盖子,可想而知跳蚤的不断碰壁是在所难免的,但没过多久却发现跳蚤适应了某一高度(跳到一个不碰壁却临近开口的高度),而不让自己受伤。紧接着,实验人员将盖子撤除,结果跳蚤依然保持不超越开口的高度。这是一种生存智慧,即便是一种无奈之举,但为了保全自身也是不得不作出的有效抉择。由此,我联想到了学生问题和教育技巧。这里是不是也存在某些共性呢?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
对于学生问题,很大程度上可能缺少了“挡板”,致使他们跳跃过度,而遭受不必要的烦恼和痛苦。也许,在宽松的环境下更利于自控能力弱的学生犯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有必要给他们设立几道“挡板”,以此来有效遏制不良行为的出现,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规律。如此一举,我想必有其存在的价值,当然目前还只是停留在理论预设阶段,其实施过程定然是艰难而曲折的,但结果肯定是明朗的、有意义的。学生一开始肯定会感到不适应,必定想要突破“阻碍”,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也会慢慢体现出来,这又反过来作用于学生的内心,又起到正面引导和检验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即使我们撤不撤这个“挡板”,学生也能自我规范和自我管理起来,而终极目的也在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良好的品质和完善人格,也是服务于以后的社会生活。由此一说,我觉得这种事情有它真实的价值和实际的意义。于是乎,从理论到实践,迫在眉睫了。
“挡板”本应挡该挡之物,对于学生身上存在的弊病也是适用的。“挡”是为了以后的“不挡”,目前为其挡住了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目的还是让学生能负责自己,成长自己。而这个过程也的确需要建立在沟通、互动之上,否则所有的举措将只能是纸上谈兵了。对此,望读者能真诚献言献策,本人将不甚感激。一同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