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想:怎样教学生

(2010-05-14 09:04:07)
标签:

杂谈

分类: 班级建设

感想:怎样教学生

人之所以为人,从根本上说应该取决于“思”和“行”。这两“笔”搭建起了“人”的深刻内涵。当然,思是内在的东西,而行主要是思的外在体现,而缺失任何一方都将阻碍人的正常进步。而从二者的关联来看,最最根本是内在的东西,即“思”。面对不同时空背景中的各色人物,这份形态演绎的花样百出、绚烂夺目,以至于这个社会也被赋予了不可名状的特点和姿态。倘若我们不能很好的把握个中规律的话,那么谈任何所谓崇高的教育理想或者美丽的人生夙愿都将成为空中楼阁,到最后除了多走歪路不说外,更让人倍感疲惫和困惑。这种状态和处境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我们并非完全摒弃这种有时不可避免出现的局面,然更主要的是从中我们能领悟到什么,以及由此能让自己攀爬上更高一层,开拓自己的视野,想来这些工作相对的就是有价值的,而不要成为捆缚自己前行的阻力和障碍。为此,自己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生活中需要积极的思考和总结,希望能通过不断的反思来弥补自己残缺的行事准则,由此,本人对日常工作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剖析和归纳,以期获得促进自己前行的动力和方向标。

昨天下午A班的两节课让自己上的有些疲惫,最大根源是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在接受新知识上存在着很大的障碍。这当然是由曾经的不努力、不够刻苦延续而来的,问题的症结依然是落在了“懒”上面。面对个别学生上课的精神状态,自己感觉万分担忧和焦急。而对于他本人来说却显得格外的淡定和从容,应该是对学习早已形成麻木心理所致,以至于在老师反复讲解和强调的背后依然摆出一副无所谓和我行我素的姿态和架势。倘若我不那么“斤斤计较”的话,那么彼此也就“相安无事、和平共处”。但这样的思想还是被自己彻底摧毁了,自己还是很严厉的批评了几个在课堂之中无所事事、调皮捣蛋的男生,对于他们的所谓“我们学不会的,等着拿毕业证”之类的言论予以痛击,希望他们能从麻木的精神世界中醒悟过来。但弊病的顽固性足以让我们体会到自己的不自量力和功力不够。面对这般教育怪现象,我觉得问题不光是出现在学生身上,还有一部分是隐蔽在老师身上。老师如果足够关心、关注学生,足够重视自己在学生群体中的地位和重要性,那极为有必要的自我反思就应该立马跟上,而不是观望问题的恶化坐以待毙。这让我想起了一句教育名言: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然,这句话可能在许多情况下被我们老师予以否定着,因为学生群体的复杂性和学生问题的顽固性而让我们望洋兴叹。可细想之下,如果我们不能冷静的思考和总结的话,问题岂能自行消退不成?虽然,很多学生身上暴露出的问题也许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正如很多问题家庭教育出来的问题学生一般,难道说我们就可以忽视他们的受教育机会和他们自身人格完善的机会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不断的净化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只有真正换位思考,用心灵关怀心灵了,教育者才能真正的走进一些“坏学生”的心中,并成为心灵的引领者和护卫者。面对这样的教育方向,自己深知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更多的事应该是让自己真实的去积极思考和冷静的判断和行动,为此,自己需要坚定自己的教育理想,在慢慢前行的路上,在从教育信仰中汲取无尽能量的情况下,让这份教育夙愿茁壮成长。

A班的纪律是值得首肯的,虽说在学习动力上显得不是很足,但做人做事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这应该与班级管理员(班主任)的巨大付出和认真投入有着很大的关系。于是,学生因为犯了一点阶段性错误就用体能训练形式的方法来进行思想纠偏,表面上看来是双赢的效果——既惩戒了学生的弊病,又强壮了学生的体格。殊不知,在反反复复的背后,教师依然没有触及学生的心灵,这丝毫没有杜绝学生犯类似错误的情况,反而使学生更加痛恨老师和老师的这种卑劣手段。长此以往,不知道学生在锻炼之后有了足够强壮的体格之后会对老师采取何种做法,想来应该好不到哪里去。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恩怨清算的背后往往就是教师不当手法起了“助推剂”的作用。所以,在自己目睹学生受到如此款待之后,心中除了同情之外更多的就是一份困惑。为什么教师和学生就不能平等互处呢?他们应该是时代的延续,如同曾经的我们一般。思想上的不同就注定了他们是受惩方,而我们是行刑方吗?实在不敢苟同。而在教育他们的时候我们该以何种姿态和面目出现呢?这的确是一个涉及问题核心的质的问题。面对形形色色的教育百态和耀人眼球的教育事故,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难道不该冷静思之、慎之、行之吗?

但愿我们能放下心中的教条和架子,蹲下身子来,认真的倾听学生心里面的话,真正的为其排忧解难,而不是让其“雪上加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