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始终坚信着
(2010-03-17 15:37:5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灵漫步 |
对学生始终坚信着
今天上午四节课,可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就遇到了问题,而且问题显得比较棘手。也许是自己过于在意学生的言行和学习态度,于是,在很多老师眼中可能算不得问题的事情在自己面前被“升级”了。当然,这里需要澄清的一点是,自己绝非是那种没事找事做的无聊人士。只是,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完全是职业属性使然,要不然,自己完全可以自谋出路去从事营利更大的行业。也许,这里存在着一种职业夙愿和职业使命感,而在不断的被强化和深植之后,心中的想法逐渐的趋于成熟和完善。由此,见到学生犯错误而不自知的时候,自己的某根神经会被触动,既而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而在对待他们存在的问题时,作为教师一方的思想动态和决策将是至关重要的,这里头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实践和总结,在反复的过程中夯实自己的教育理念,最主要的是能更好的贴近学生的心灵,在相互交流和沟通中不断的成长彼此。
如期来到教室,走进教室发现有几个男生没到,而教室里的学生也在窃窃私语的说着,“他们请假了,班主任也知道的。”可没过多久就看到好几个男生匆匆赶来,有的手里还拿着早点,应该是在食堂没来得及吃,于是就带过来了。(从方向上判断他们正是从食堂那边而来)在迟到的情况下,有个坐第一排的男生开始在那里吃还未吃完的早点,只见他慢条斯理的剥着一个茶叶蛋的外壳,在自己讲课的时候自顾狼吞虎咽,完全没有在意这个教室里的其他人和事,唯独只有自己的“胃”。而在经过好几次的提醒之后,他的反应却是接着剥第二个茶叶蛋。看到他学的如此“有滋有味”,自己依然苦口婆心的提醒着,虽然显得势单力薄,但如此做法完全出于对他本人的理解和尊重,当然,仅此而已就能把问题给彻底解决是不大可能的,也不是说凭借这种做法“得过且过”,更不是刻意纵容之。但在课堂之上显出这般不雅之作,实属罕见,即便在曾经的教育生活中也未曾有此一见。在他匆忙之间,一堂课结束了,结束的有些出人意料和不可思议。自己对此几度提醒之后反馈给我的是他的顶撞和无理取闹的言辞,谈不上是他的一贯行为,但很明显言语之中夹杂着很浓烈的情绪化味道,甚至这种情绪化的东西几近影响着自己的情绪和判断。在极力的忍耐下,这堂课上的还算安然,心中的无名怒火和烦躁情绪也开始趋于平淡。
十分钟的课间休息让室外的阳光有了足够的“市场”,学生也万般愉快的徜徉在暖暖的阳光下,看着他们欣喜的表情和孩子气的傻笑,自己明白他们可爱之余依然会不经意间犯一点阶段性错误,而自己需要坚信的是自己应努力具备带领他们共同成长的能力,更要坚信他们会自我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投身到克服自身弱点、成长自己的艰苦工作中去。也许,自己的期望太高了,势必与实际有点脱节,结果在上课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那名男生又开始改成吃其他的零食了。如此行为猛烈的撞击了自己的心灵,让自己暂时失去了方向感和定位点。而在接下来的劝导之中,他的情绪化吞噬着自己的冷静和理性判断,好在“忍耐”健在,此时如果不能冷静自己,那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就指日可待了。此时,该班的副班主任从窗前经过,她的出现成了挽救这个课堂的一根“救命稻草”,她的姗姗来迟与她和他的匆匆离去让自己重回理性和冷静。只是,一份心情却久久不能平复。心中留存的是一种对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属性的思考,其中包含更多的应该是对自己身上存在的弊端的质疑和反思。
下课了,心中却感觉不到曾经的轻松感,也许依然牵绊于学生的情绪化言行和毫无预兆的阶段性错误。顿时,心中升起一种浓浓的内疚感。而他在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育之后,满怀诚意的低着头来到我面前,开口就是公式化的那几句话,“老师,对不起,上课保证不再吃东西了。。。。”在认真聆听了他的所有保证之后,自己用尽全身的力气向他说道,“某某某学生,老师刚才在课上是在提醒你注意自己的言行,绝非压迫或者恐吓你,我想这里面的意思你是完全可以理解和明白的,可是,你没有在意老师的用意甚至也没有在意课堂的存在,我知道你在说话的时候言语之中是带着情绪化的,老师完全可以理解和感觉到,不管你是因为何种原因而让自己变得情绪化,但请你注意的是,自己必须要具备冷静思考的能力和巧妙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之中当然也包括你本人正确应对自身身上存在的问题。如果你真的意识到了你自己本人能认真对待自己身上存在的弊端,并能理性的对待自身的发展和成长的话,那我想我再往下说也没有任何必要了。对吧?”在反复的交流和沟通中,倾入自己全部的真诚和信任之后,他默默地点着头,眼中含着一层迷雾般的东西,我知道那是诚意和信仰的所在。此刻,已无需多说。彼此之间除了更为浓厚的师生情谊外,所有的矛盾都已经随着心灵的共鸣而灰飞烟灭了。
有时候,我们需要坚信一种想法,就是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的暴露出自身身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陋习和心灵“走样”,而往往他们因为习惯等因素的强大作用力而无意识的形成一种思想上的短视和行为上的“伪潮流化”。由此,作为他们心灵伙伴的教师更要坚定一个信念:重视学生的内在修炼,包容学生的阶段性错误,正确解读学生的思想动态,尽最大能力和努力去赢得心灵的共鸣和心灵的成长。
源于这份信念,自己对学生始终坚信着。
http://%69%6d%67%63%61%63%68%65%2e%71%71%2e%63%6f%6d%2e%71%71%64%69%79%2e%69%6e%66%6f/a/s/m.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