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守少年何故成了社会“黑手”

(2010-02-14 14:03:41)
标签:

杂谈

留守少年何故成了社会“黑手”

今天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日子——大年初一。早晨,乘着爆竹和鞭炮的响声缓缓拉开窗帘,却发现外面早已是戎装素裹、白雪皑皑,而天空依然飘零着不大不小的雪花,此刻身体不由得打了个寒颤。在洗洗弄弄之后就该开始拜年了,走到户外发现外面着实冷的可以,驱车赶到姐家草草拜了个年就没往乡下的爸妈处赶,主要考虑到路上安全问题,所以只好用电话代替了,想想在大自然面前,我们的生活或多或少是受之摆布和支配的,还好现在科技可以弥补其中的不足,心中多多少少得到了一点安慰。带着一点遗憾静静的独自坐在自家客厅之中,百无聊赖的上网浏览网页,冷不丁一个报道让自己再一次感受到了其中的寒冷和残酷。况其中的思考更是耐人寻味和发人深省。也许,读者能解其中味,进而得到一个生活启示或生活“补丁”。

重庆市长寿区发生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恋情”,而恋情的背后是匪夷所思的群殴、稚嫩心灵的迷失和年幼生命的远去。这之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在该区某中学的一名初二男生喜欢上了同桌的一名亭亭玉立的女生,而该女生苦于无法摆脱其纠缠而谎称自己要和另一男生过情人节,结果被那男生追逼说出了“男朋友”的手机号码,本以为此事告一段落,结果却引发了两伙男生的聚众群殴,致使女孩“男朋友”一方一死三伤。这样的局面绝非双方所期望的,甚至让人觉得很是匪夷所思,更是出乎女生的预料,而她自己本人也是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交友理念,希望尽快的从中解脱出来,所以所谓的男朋友完全是假冒的,他也就是她的一个表哥,仅此而已,绝非是那名男生眼中所痛恨的“情敌”。但该男生不但不知难而退,更没有领会那名女生的心思就用极为暴力的极端手法试图将之从对方手中“抢夺”过来,这形同隐匿山中的土匪帮派一样,只要是自己想要的,一旦花言巧语得不到心爱的人就会聚众闹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好似只有此种方法才是达到目的的最佳途径和不二法门。但即使在血腥砍杀和棍棒相加之后一名未成年少年的毙命也没能让其消退“杀气”,甚至还在事后前往附近饭馆大搞“庆功宴”,席间个个眉飞色舞的畅谈着刚才的壮丽画面,时不时的还努力显摆着刚才自己表现的如何如何英勇的“突出表现”,这与后来的警方追查之下,个个流露出的胆战心惊和胆小如鼠形成了强烈对比。一句话概括就是,“高调”做事到“低调”做人的强烈反差透露出了稚嫩心灵的严重“迷失”和畸形成长。而其根源是什么呢?原来恋爱男主角和那名女生同是留守少年(父母双亲常年在外打工,生活起居完全有老一辈负责),而倘若没有父母亲的一旁指点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在学校生活中又严重缺失校方的真切关心的话,那么发生这样的“杯具”就“有理”的很了。也许,这就是促成很多留守少年最终妖化为社会“黑手”的致命导火索。从而有了13人聚众砍杀的场面,而其中仅有1人年满18岁,最小的居然仅有11岁。这些数字放在这样的事件中显得那么的触目惊心和不堪目睹。难道说他们在砍杀之时能真切的感受到其中却有某种快感并能一贯制的享受这种释放的滋味吗?要不然社会上怎么会有类似事件此起彼伏呢。换个思路,难道说双方坐下来好好谈谈就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了,难不成这样就自贱身份了不成,还是说另有隐情。倘若真有隐情的话,那也是心中有不可告人的想法,那只能说明当事人已经迷失在了人生的岔道口。

一个无知而年幼少年的陨命再加上三名不韵世事、不明就里的无辜少年,最终给这起恶性事件“圆满”的划上了句号——倍感血腥和残酷。然留给旁人的是无尽的思考和遐想,试想如果当事人是自己的孩子或亲人,我们会作何感想,也许就不再是简单品评和一笑置之了吧。细究之下,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之所以走到这一步完全是因为在人生成长道路上教育严重缺失造成的。一个人如果在做对事情的时候没有人欣赏鼓励,在做错事情的时候没有人包容勉励的话,那往往让人踏进生活的“盲点”,发展到后来就会成为一个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畸形人”。而再往下发展就很可能成为一个社会“黑手”甚至是社会“杀手“,给他人和家人带去的将只能是悲伤和痛苦。

迫于生计,父辈为了让下一代过的更体面点,生活过了更滋润点,也只好带着眼泪选择离家更远的发达城市去就业赚钱。虽然显得遥远,但久而久之让自己的孩子也越来越远离正常的人生成长轨道的话,那跑那么远、赚那些钱还有什么意义呢?在金钱和灵魂之间,到底孰轻孰重啊?!而学校和社区的教育通道也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缺失的有力辅助的臂膀来正确引导和处理问题学生身上的诸多弊病。而不是不闻不问或者一旁观瞻,听之仍之,到头来受戕害的不光是孩子,还有双方家庭甚至整个社会。

其实,留守少年需要的应该是比那些父母亲在身旁的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关注,而不是对之冷待或者孤立,更不是刻意的歧视。要不然,“留守”只会异化为一只“黑手”,而砍向的会是整个社会。你说会不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