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楹联之四
(2013-11-04 20:57:59)
标签:
故宫楹联之四 |
故宫楹联之四
【符望阁】
画情八窗纳;
春意百花舒。
——佚名题符望阁
清风明月含无尽;
近景遐观揽莫遗。
——佚名题符望阁
云卧天窥无不可;
风清月白致多佳。
——佚名题符望阁
居中揽外襟怀畅;
系毂摩肩职植殷。
——佚名题符望阁
俯临常似披图画;
得契宛堪悦性灵。
——佚名题符望阁
绿树岩前疏复密;
白云窗外卷还舒。
——佚名题符望阁
【萃赏楼】
萃赏楼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三进院落。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嘉庆、光绪年间先后修葺。萃赏楼坐北朝南,卷棚歇山顶,覆黄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上下两层,各面阔5间,前后出廊。楼的正面下层为明廊,上层东四间为明廊,西梢间隔为暗廊,明间开门,余为窗。楼的后檐下层两次间各开一门,上层中间开门,余皆为窗。隔扇门均为步步锦隔心,夔龙团纹裙板,窗为步步锦支摘窗。上下檐柱间设雕花彩绘木栏杆。外檐饰博古纹苏式彩画,檐下安倒挂楣子。楼上后檐明间的门外凌空架一白石小桥,通往后山主峰上的碧螺亭。楼前假山峦峰叠起,洞谷相通。楼西侧有上下游廊与云光楼相接。
高居因见远;
贞复会旋元。
——佚名题萃赏楼
闲庭不改风还月;
欹案依然易与诗。
——佚名题萃赏楼
金界楼台思训画;
碧城鸾鹤义山诗。
——佚名题萃赏楼
四围应接真无睱;
一晌登临属有余。
——佚名题萃赏楼
便有香风吹左右;
似闻了义示缘因。
——佚名题萃赏楼
素壁题诗还自检;
明窗披帙雅相亲。
——佚名题萃赏楼
【倦勤斋】
倦勤斋位于宁寿宫花园最北端,符望阁后,北倚宫墙。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仿建福宫花园中的敬胜斋而建。倦勤斋座北朝南,面阔9间,卷棚硬山顶,覆绿琉璃瓦,黄琉璃瓦剪边。前出廊,檐下绘苏式彩画。东5间与符望阁相对,东西各接游廊,分别与符望阁东西廊相接,房廊相对,构成一个封闭的院落,自然形成东5间、西4间的格局。东5间,明间开门,余为步步锦支摘窗。明间檐下悬“倦勤斋”匾额。内顶棚糊以团花纹天花。从东次间东前檐柱至西次间西前檐柱建成凹字形仙楼,以纱橱隔为小室数间,设宝座床多处。仙楼为卍字锦底竹丝挂檐,玉璧镶嵌,百鹿图裙板,夹纱双面绣隔心。装修精湛,为乾隆时期内檐装修之精品。中有通道与西4间连通。西4间,顶棚饰以竹架藤萝的海漫天花,周围竹篱环绕,楼阁间白鹤起舞,喜鹊嬉戏,姚黄魏紫,争芳斗艳,使人仿佛置身于天然美景中,实为装饰室内的通景画。此画出自乾隆年间宫廷画师郎世宁、王幻学之笔,裱糊于室内墙壁,一扫丹柱椒壁之庄严单调。南立一楠木雕彩绘竹纹圆光罩,与北墙裱糊的彩绘竹篱圆光罩遥相对应。西侧一方形小亭,座西面东。亭为木质仿竹纹,亦称竹亭。四角攒尖式顶,上置涂金木宝顶。亭南与亭后有木质仿竹夹层篱笆。后檐两侧设门,供上下场用,此为倦勤斋小戏台,为太上皇在室内观戏而建。亭前亦设一仙楼,面西,正中上下均设宝座床,为观戏时所用。乾隆时,南府太监常在此演唱岔曲。斋前由东西两段游廊隔成一个方整幽雅的庭院,院中古柏耸立,有十字方砖甬路,可以行进。西4间前一弧形院墙,中开八方门,通往竹香馆。
信可超绘事;
于焉悦性灵。
——佚名题倦勤斋
春秋富佳日;
松竹葆长年。
——佚名题倦勤斋
动趣都涵澹;
静机常觉宁。
——佚名题倦勤斋
当春莲带水;
坐久蕙烟微。
——佚名题倦勤斋
经书趣有永;
翰墨乐无穷。
——佚名题倦勤斋
【抑斋】
抑斋位于外东路宁寿宫花园第一进院内的东南角,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座北向南,仅2间,硬山式卷棚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前后出廊,檐下饰苏式彩画。前后开门,门户错置,步步锦隔扇门,余为槛窗,玻璃屉窗。室内为小佛堂,隔断之上嵌以佛龛。东间有门可暗通养性殿的西配殿佛堂。斋前东南隅叠山上有撷芳亭;斋西为矩亭;斋北可至露台。
心田净洗全如水;
鼻观清分讵必莲。
——佚名题抑斋
【竹香馆】
竹香馆位于宁寿宫花园符望阁的西北,西倚宫墙,面东而立。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仿建福宫花园碧琳馆而建。竹香馆上下两层,主楼三间,两侧耳楼各一间。耳楼两端又连斜廊,北通倦勤斋,南接玉粹轩。主楼为歇山卷棚顶,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绿色琉璃瓦。竹香馆外侧遍堆石山,下层窗口掩映在山石缝隙之中,珠联璧合,犹如天造地设。竹香馆前建有弓形墙垣,正中开八方形洞门,两侧安琉璃漏窗,将竹香馆围成独立小院。院内松柏苍翠,环境幽雅。
流水今日;
明月前身。
——乾隆题竹香馆
松云清栋牗;
书契洽嫏嬛。
——乾隆题竹香馆
偶披风送爽;
恰傍竹延虚。
——乾隆题竹香馆
【延趣楼】
延趣楼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三进院落西侧。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嘉庆七年(1802)修,光绪十七年(1891)重修。延趣楼上下两层,连廊面阔5间,进深3间。上覆歇山卷棚顶,以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绿色琉璃瓦,脊角安走兽5个。檐下梁枋饰以苏式彩画。延趣楼东、南、北三面出廊。廊檐部位上安倒挂楣子,下设栏杆。廊内侧安门窗以分隔室内外空间,门窗上部皆用棂条拼成步步锦形式,素朴雅致。室内装修以多种做工精美的瓷片镶嵌装饰,既朴实淡雅,又不失皇家气度。延趣楼初建时曾有天桥从楼上直通院内石山峰顶。嘉庆二十二年(1817),将天桥拆去,遂成现今的格局。
轩亭喜淳朴;
瓯砚总清嘉。
——佚名题延趣楼
【玉粹轩】
玉粹轩位于宁寿宫花园第四进院落,西倚宫墙,东与符望阁相望。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仿建福宫花园凝晖堂而建。轩广三间,前出廊。覆歇山卷棚顶,绿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黄色琉璃瓦。轩内隔为三室,南称得闲室,北为佛堂。室内有通道可北通竹香馆。轩前东南侧横亘一道以彩色石片贴面的短垣,北侧则以游廊东与符望阁相接,将玉粹轩前隔出自成一体的小院。轩南与石山相连,有蹬道可达山顶。
甄性神明境;
陶情翰墨筵。
——乾隆题玉粹轩
禽音仍唱迦陵偈;
花色全标幻海禅。
——乾隆题玉粹轩
洗不期其筝笛耳;
悦原契此净明心。
——佚名题玉粹轩
春物薰馨含慧业;
名禽宛转入闻思。
——佚名题玉粹轩
【云光楼】
云光楼位于宁寿宫花园第四进院落的西南隅,楼内匾额曰“养和精舍”。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形制仿自建福宫花园的“玉壶冰”。云光楼平面呈曲尺形,西倚宫墙,自北向南又折而向东。上下两层,上顶北侧为歇山顶,东侧则为硬山顶。前檐出廊,上层北侧以石桥与院内假山相通,东侧外接上下两层游廊与萃赏楼相接。楼前有假山蜿蜒横过,主峰建一亭名碧螺亭,平面为五瓣梅花形,形式独特。楼内东侧设佛堂,有匾额曰“西方极乐世界安养道场”。乾隆、嘉庆两位皇帝均有《养和精舍》诗咏。
一龛古佛钟鱼寂;
半榻天风衣袂寒。
——佚名题云光楼
四壁图书鉴今古;
一庭花木验农桑。
——佚名题云光楼
春鸟有言率和乐;
上林无树不森沉。
——佚名题云光楼
【九龙壁】
川岳献珍符,烟煴阐瑞;
日星昭景贶,虬缦呈华。
——佚名题九龙壁东墙门
玉琯奏诚和,气调九寓;
璿枢征广运,衡正三阶。
——佚名题九龙壁西墙门
【养性殿】
养性殿位于宁寿宫后的养性门内。为宁寿宫后寝主体建筑之一。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仿内廷养心殿建造,体量略小,平面布局特殊。殿为黄琉璃瓦歇山顶,面阔3间,每间以方柱支撑,隔为9间,前接卷棚抱厦4间。明间、次间开门,原为三交六椀菱花槅扇,现为玻璃门窗,明间4扇,余各2扇。进深4间,室内隔为小室数间,曲折廻环。明间前后开门,中设宝座,顶置八角浑金蟠龙藻井,片金升降龙天花。左右置板墙与东西次间相隔,墙各辟门,对称而设,门楣之上置毗庐帽。东暖阁分为前后两组空间,前曰明窗,后曰随安室,室东悬“俨若思”匾,皆乾隆皇帝御笔。西暖阁隔为数间小室,北室为佛堂,建仙楼两层,内置佛塔、佛像,肃穆有制;南室称长春书屋。尽间仿养心殿三希堂制辟为墨云室,因毕沅进古墨而定名。西山墙外耳房仿养心殿梅坞而建,与殿相通,取名香雪堂。内以白石依墙堆砌山景,南面开窗,西、北、东三面彩绘壁画,西山墙辟小窗可观宁寿宫花园一角。养性殿作为太上皇帝寝宫,原为和玺彩画。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居乐寿堂时,曾在养性殿东暖阁进早、晚膳。此殿在光绪十七年重修后,除墨云室仍为和玺彩画外,其它均改为苏式彩画。
花鸟引机绪;
诗书蕴道荄。
——佚名题养性殿
太和道共养;
纯嘏性弥敦。
——乾隆题养性殿东暖阁
蜃窗日暖兰喷雾;
鸡树风轻玉霭春。
——佚名题养性殿
优游茀禄咸宜,宝箓日增侔岱华;
昌炽寿耆弥固,瑶躔春茂式玑衡。
——乾隆题养性殿
【仙楼】
图书采秘蕴;
钟鼎玩清嘉。
——佚名题仙楼
秦符占岁美;
颐志叶春和。
——佚名题仙楼
【畅音阁】
畅音阁位于宁寿宫后区东路南端,座南面北,为清宫内廷演戏楼。乾隆三十七年(1772)始建,四十一年建成。嘉庆七年(1802)曾维修,二十二年于阁后(南)接盖卷棚顶扮戏楼。光绪十七年(1891)维修。现存建筑为嘉庆年间改建后的规制。畅音阁三重檐,通高20.71米,卷棚歇山式顶,覆绿琉璃瓦黄琉璃瓦剪边,一、二层檐覆黄琉璃瓦。阁面阔3间,进深3间,与南边5开间扮戏楼相接,平面呈凸字形。上层檐下悬“畅音阁”匾,中层檐下悬“导和怡泰”匾,下层檐下悬“壶天宣豫”匾。内有上中下三层戏台,上层称福台,中层称禄台,下层称寿台。寿台面积210平方米,台内不设立柱,采用抹角梁。台面后部设有4座楼梯,接平台,上楼梯可抵达禄台。寿台北、东、西三面明间的两柱上方装饰鬼脸卷草纹木雕彩绘匾,惟正(北)面挂联:“动静叶清音,知水仁山随所会;春秋富佳日,凤歌鸾舞适其机。”台面中部设地井,盖板可开合。台下地面四角各有窨井一眼,南边中间有一眼水井,可为戏中表演喷水提供水源。禄台、福台均将前沿(北侧)做为台面,使观戏者抬头便可看到。三层台设天井上下贯通,禄台、福台井口安设辘轳,下边直对寿台地井,根据剧情需要,天井、地井可升降演员、道具等。使用三层台的剧目不多,绝大多数只在寿台上表演。畅音阁建筑宏丽,京西颐和园内德和园大戏楼即仿畅音阁规制建造。
琅璈逸韵应嵩乎,久矣八方从律;
阊阖晴光凝嶰吹,康哉九叙惟歌。
——乾隆题畅音阁大戏台
【寻沿书屋】
千年金鉴长留,插架宝书资政要;
寸晷铜仪恒惜,掞笺妙蕴发几余。
——佚名题寻沿书屋
【阅是楼】
阅是楼位于宁寿宫后区东路,在畅音阁大戏楼的北侧,为清宫观戏场所。楼座北面南,前有月台,东西有配楼。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嘉庆十三年(1808)拆去月台,改安踏跺,二十三年拆东西配楼,改建厢廊。同治十三年(1874)为慈禧四十寿辰观戏曾修整此楼。阅是楼单檐二层,卷棚歇山顶,覆黄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绘金龙和玺彩画。楼面阔5间,进深3间,前出廊。下层明间开玻璃门3扇,次、稍间为槛墙、支摘窗,上支窗为双步步锦格心,下为玻璃窗。上层明间安槅扇6扇,次、稍间装修与下层相同。阅是楼下层东西次间靠南窗均设有宝座床。楼东西辟门与两侧转角庑房相通,再与东西厢廊相连,经南部转角庑房可直达畅音阁南扮戏楼。阅是楼为皇帝、后妃、皇子等人观戏处,厢廊是王公大臣陪观处。
插架牙签照今古;
开编芸气吐芬芳。
——佚名题阅是楼
樽饮康衢,风雨和甘均六幕;
弦调宝琴,星云景庆亘三阶。
——乾隆题阅是楼
芝篆薰晨鼎;
莲檠检夜书。
——佚名题阅是楼楼下东室
闲情空外寄;
妙道个中参。
——佚名题阅是楼楼下西室
载祥和,虬缦交呈旭采;
智仁偕乐寿,纯常懋迓春祺。
——佚名题阅是楼楼下西室
日长莲漏三阶正;
春到梅花合殿香。
——佚名题阅是楼楼上中室
开窗鱼鸟含天趣;
欹案诗书味道腴。
——佚名题阅是楼楼下中室
景丽瑶墀,鸾鹤翔空腾庆霭;
春回琼岛,鱼龙献瑞展新图。
——佚名题阅是楼楼下中室
澄怀观物真超矣;
得意忘言亦快哉。
——佚名题阅是楼楼后东室
【长春书屋】
花鸟引机绪;
诗书蕴道荄。
——佚名题长春书屋
闲寻绮思千花雨;
静想高岑六义清。
——佚名题长春书屋
转谛在语言而外;
悟机得真实之中。
——佚名题故宫妙莲华室
青莲法界本清净;
白毫相当常满圆。
——佚名题故宫妙莲华室
【乐寿堂】
乐寿堂为紫禁城东北隅宁寿宫后区中路建筑之一,其南是养性殿,其北有颐和轩。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成,嘉庆七年(1802)修葺,光绪十七年(1891)重修。乐寿堂仿长春园淳化轩规制,其南北庭院东西廊壁嵌敬胜斋帖石刻。乾隆皇帝以此为退位后的寝宫,御题“座右图书娱画景”联句,故此堂亦称宁寿宫读书堂。光绪二十年(1894),慈禧太后曾在此居住,以西暖阁为寝室。乐寿堂面阔7间,进深3间,周围廊。通面阔36.15米,通进深23.20米,建筑面积839平方米。单檐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自地面至正脊高18.7米。柱网结构为减柱造,即明间与东、西次间减杀了前檐4根金柱。为装修和支撑二层楼板的需要,在室内6根金柱南1.82米处增柱6根,东、西稍间靠北距老檐柱南1.6米处增柱2根,增加的8柱外观与构造柱相同,但上方没有承重的梁枋构架,至天花梁底皮止。乐寿堂明间前后檐为五抹步步锦槅扇4扇,余各间均为槛窗,槛窗分三层,下为玻璃窗,上二层步步锦支窗。室内明、次间以东西向阁道分隔成南北两厅。东西稍间南部和靠北墙通道为单层,余为两层,第二层面积达341平方米。大厅仙楼和东西稍间南部、北廊以及夹层、阁道的装修式样风格统一,多用楠木包以紫檀、花梨等贵重木材,间饰玉石、珐琅等饰件。乐寿堂仙楼为乾隆时期建筑装修的代表作之一。天花为木雕,与整个室内装修相衬托,雍容华贵。乾隆五十二年(1760),大禹治水图玉山琢成后,一直陈设在北部大厅。“乐寿堂”匾悬于室内北部大厅北檐。
座右图书娱画景;
庭前松柏蕴春风。
——佚名题乐寿堂正室
乐同乐而寿同寿;
智见智而仁见仁。
——乾隆题乐寿堂座屏
土香阶草才苏纽;
风细盆梅欲放花。
——佚名题乐寿堂楹间
亭台总是长生殿;
鹤鹿皆成不老仙。
——佚名题乐寿堂东室
乐惟四时适;
寿与万方同。
——佚名题乐寿堂东暖阁
波含素影澄心镜;
鱼耀清渊识道机。
——佚名题乐寿堂东暖阁
景清神谧天常泰;
水趣山情静可沦。
——佚名题乐寿堂东暖阁北堂
智者乐兼仁者寿;
月真庆共雪真祥。
——佚名题乐寿堂西暖阁南室
趣为永哉畅非俗;
乐为仁者寄于山。
——佚名题乐寿堂西暖阁西室
闲披芸简窗前朗;
静听松风户外敲。
——佚名题乐寿堂西暖阁西室
夏鼎商彝共左右;
墨华笔露永新鲜。
——佚名题乐寿堂西暖阁西室
成阴乔木天然爽;
过雨闲花自在香。
——佚名题乐寿堂后厦
鸟吟花笑有余乐;
月白风清无尽藏。
——佚名题乐寿堂后厦
笼庭水树宜凉影;
匝砌烟花带露姿。
——佚名题乐寿堂后厦
智仁适会动还静;
枕葄无非史与书。
——佚名题乐寿堂后厦
智水仁山从体道;
奇花瑞草总含芬。
——佚名题乐寿堂后厦
商鼎周彝自典重;
槛花苑树相芬芳。
——佚名题乐寿堂后厦西北阁
心触清机亲翰墨;
目游润景足精神。
——佚名题乐寿堂后厦西北阁
动静得其宜,取义异他德寿;
性情随所适,循名同我清漪。
——佚名题乐寿堂
【慈宁宫】
人无功德三摩地;
龙象威神两足尊。
——乾隆题慈宁宫
百八牟尼,现庄严宝相;
三千牂牁,闻清净妙香。
——佚名题故宫慈宁宫
【吉云楼】
华海澄明,性源离色相;
法铃朗彻,觉地了声闻。
——乾隆题吉云楼,楼匾“如是室”
楼,东厢是宝相楼,西厢为吉云楼,围成半封闭的三合院。
【寿安宫】
百福屏开,庆叶九如宏寿域;
五云丽景,恩敷万象入春台。
——佚名题寿安宫
芝栋云霞丽;
兰陔日月长。
——乾隆题寿安宫
庆霄辉寿曜;
仙圃丽春光。
——乾隆题寿安宫
钧庭延淑景;
璇戺蔼祥风。
——佚名题寿安宫
洪范演畴征备福;
黄钟肇律叶长生。
——乾隆题寿安宫
凤翥辉呈阿阁瑞;
珠联景绘泰阶符。
——乾隆题寿安宫
红梅翠竹天然画;
妙理清机不尽吟。
——乾隆题寿安宫
图畴递演京垓积;
律吕环生上下和。
——乾隆题寿安宫
宜春苑满恒春树;
介寿筵开益寿花。
——乾隆题寿安宫
静里远怀千古事;
意中常满十分春。
——乾隆题寿安宫
寿国乐舒长,韶成九奏;
安舆承悦豫,舞效三呼。
——乾隆题寿安宫
香扆引祥风,序符清晏;
仙壶承爱日,景叶升恒。
——乾隆题寿安宫
宝篆长生箓;
瑶屏集瑞图。
——乾隆题寿安宫
西池增宝箓;
南极耀珠躔。
——乾隆题寿安宫
鸣豫叶云韶,颂集九如开寿域;
祝釐陈彩舞,欢联万象谱春台。
——乾隆题寿安宫
【寿康宫】
玉琯应阳春,祥开南极;
璇宫呈丽景,庆洽西池。
——乾隆题寿康宫
庆叶瑶图,融和开寿域;
祥呈阆苑,熙皞乐康衢。
——乾隆题寿康宫
光华呈爱日;
仁寿遍和风。
——乾隆题寿康宫
欢心依日永;
乐志愿春和。
——乾隆题寿康宫
凤集桐花来绛阙;
鹤衔桃实自丹山。
——乾隆题寿康宫
四海为家钦养志;
万年介祉永承欢。
——乾隆题寿康宫
金盘露满瑶华丽;
丹粟祥凝鹤算绵。
——乾隆题寿康宫
福集璇图天永锡;
祥开绮甲日重光。
——乾隆题寿康宫
【雨华阁】
具神通力;
生欢喜心。
——乾隆题雨华阁
善果皆欢喜;
香云普吉祥。
——乾隆题雨华阁
三身具足根尘外;
万法齐归愿海中。
——乾隆题雨华阁
花布妙香霏四种;
金涂杰阁观诸天。
——雍正题雨华阁
青莲法界普清净;
白毫相光离色空。
——乾隆题雨华阁
灵鹫风香传妙偈;
澄潭月皎印如真。
——乾隆题雨华阁
妙会梵香三界上;
实参定印四天中。
——佚名题雨华阁
宝界现庄严,云凝华鬘;
香台开般若,雨散曼陀。
——乾隆题雨华阁
般若慈源,远通华海汇;
菩提觉路,妙转**圆。
——乾隆题雨华阁
七宝共庄严,金光高映;
四花纷拥卫,香雨浓霏。
——乾隆题雨华阁
妙果圆成,华海同归无尽藏;
灵因净证,珠宫常雨四时花。
——乾隆题雨华阁
证最胜因,金界庄严欢喜地;
赞无量寿,宝轮拥护吉祥云。
——佚名题雨华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