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楹联之一
一、外朝三殿
【协和门】
协气东来,禹甸琛球咸辑瑞;
和风南被,尧阶蓂荚早迎春。
——佚名题协和门
【熙和门】
景纬霞敷,星罕灿三辰珠璧;
元和春盎,云璈宣六代咸英。
——乾隆题熙和门
【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改今名。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后的形制。太和殿面阔11间, 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米、重约4300公斤的大吻。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米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音录)端、仙鹤和香亭。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甪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8.13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日丽丹山,云绕旌旗辉凤羽;
祥开紫禁,人从阊阖觐龙光。
——佚名题太和殿左门
鳷观祥云,九泽同文朝玉阶;
凤楼焕彩,八方从律度瑶阊。
——康熙题太和殿右门
龙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广运;
凤城回北斗,万邦和谐颂平章。
——佚名题太和殿
帝命式于九围,兹惟艰哉,奈何弗敬;
天心佑夫一德,永言保之,遹求厥宁。
——乾隆题太和殿
【体仁阁】
体仁阁位于太和殿前广场内东侧,面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明初称文楼,嘉靖时改称文昭阁,清初改称体仁阁。乾隆四十八年(1783)六月毁于火,当年重建。体仁阁高25米,座落于崇基之上,上下两层,黄色琉璃瓦庑殿顶。下层面阔9间,进深3间,明间为双扇板门,左右各3间安装一码三箭式直棂窗,两梢间、山墙及后檐用砖墙封护。檐下施以单昂三踩斗栱。一层屋檐上四周是平座,平座周围廊装有24根方形擎檐柱,用以支承顶层屋檐,柱间设寻杖栏杆连接,站在平座上可凭栏远眺。上层楼7间,四面出廊,前檐装修斜格棂花槅扇28扇,梢间与山墙及后檐墙用木板做封护墙,减少了下层的承重力。檐下为重昂五踩斗栱。檐角安放脊兽7个。康熙年间,曾诏内外大臣举荐博学之士在体仁阁试诗比赋,清代各朝御容也曾收藏于此。乾隆年重建后,此处作为清代内务府缎库,内设收贮缎绣木架143座。
黄道开天,东壁琛阁辉玉宇;
紫宸日丽,西山爽气映瑶阶。
——佚名题体仁阁
【弘义阁】
弘义阁位于太和殿前广场西侧,面东,与体仁阁相对而立。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明初称武楼,嘉靖时称武成阁,清初改称弘义阁。清代为内务府银库,收存金、银、制钱、珠宝、玉器、金银器皿等。皇帝皇后筵宴所用金银器皿由银库预备,用毕仍交该库收存。弘义阁与体仁阁作为太和殿的陪衬建筑左右对称,建筑形式完全相同,乾隆时体仁阁被火烧毁,就是仿照弘义阁重建的。由于二阁是太和殿的两厢,在形制上既要有主有从,又不能相差太大,影响和谐,因此建成楼阁形式,两层之间设腰檐,出平座,屋顶为单檐庑殿顶,此种做法使其高度达到23.8米,相当于太和殿高度的7/10,又高于与其相邻的庑房,既不逾越建筑等级之制,也无两厢渺小之感,同时又改变了建筑空间的呆板。二阁与主体建筑配合协调,使整组建筑愈显气势恢宏。
画栋凝熙,东望摄提辉晓日;
彤庭延景,北临棨戟动朝光。
——乾隆题宏义阁
【中和殿】
中和殿,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清顺治元年(1644),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殿名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中和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屋顶为单檐四角攒尖,屋面覆黄色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殿四面开门,正面三交六椀槅扇门12扇,东、北、西三面槅扇门各4扇,门前石阶东西各一出,南北各三出,中间为浮雕云龙纹御路,踏跺、垂带浅刻卷草纹。门两边为青砖槛墙,上置琐窗。殿内外檐均饰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殿内设地屏宝座。中和殿门窗的形制取自《大戴礼记》所述的“明堂”,避免了三座大殿的雷同。明清两朝,太和殿举行各种大典前,皇帝先在中和殿小憩,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皇太后上徽号,皇帝在此阅视奏书。玉牒告成,恭进中和殿呈御览,同时要举行隆重的存放仪式。
仁寿握乾符,万国车书会极;
中和绵鼎箓,九天日月齐光。
——乾隆题中和殿
时乘六龙以御天,所其无逸;
用敷五福而锡极,彰厥有常。
——乾隆题中和殿
【保和殿】
保和殿,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中和殿后,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谨身殿,嘉靖时遭火灾,重修后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保和殿。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高29.5米。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六架天花梁彩画极其别致,与偏重丹红色的装修和陈设搭配协调,显得华贵富丽。殿内金砖铺地,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安板门两扇,上加木质浮雕如意云龙浑金毗庐帽。建筑上采用了减柱造做法,将殿内前檐金柱减去六根,使空间宽敞。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宴,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清顺治三年(1646)至十三年(1656),顺治帝福临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大婚亦在此举行。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亦居保和殿,时称“清宁宫”。二帝居保和殿时,皆以暂居而改称殿名。清代殿试自乾隆年始在此举行。
凝鼎铭而当阳,圣箓同符日月;
握乾枢以御极,泰阶共仰星云。
——乾隆题保和殿
祖训昭垂,我后嗣子孙,尚克钦承有永;
天心降鉴,惟万方臣庶,当思容保无疆。
——乾隆题保和殿
二、内廷中宫
【乾清门】
乾清门为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清顺治十二年(1655)重修。乾清门面阔5间,进深3间,高约16米,单檐歇山屋顶,座落在高1.5米的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周围环以雕石栏杆。门前三出三阶,中为御路石,两侧列铜鎏金狮子一对。中开三门,门扉安设在后檐部位,门厅敞亮。两梢间为青砖槛墙,方格窗。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栱,绘金龙和玺彩画。门两侧为八字形琉璃影壁,高8米,长9.7米,壁心及岔角以琉璃花装饰,花形自然逼真,色彩绚美艳丽,在阳光的照射下流光溢彩,将乾清门映衬得华贵富丽。门内有高台甬路连接乾清宫月台。乾清门东为内左门及九卿值房,西边内右门及军机处。门前广场东西两端为景运门、隆宗门。乾清门是连接内廷与外朝往来的重要通道,在清代又兼为处理政务的场所,清代的“御门听政”、斋戒、请宝接宝等典礼仪式都在乾清门举行。
紫极正中央,万国共球并集;
青阳迎左个,千门雨露皆新。
——佚名题乾清门左门
皋应辟春阳,瑞气常浮五雉;
曦和迥日驭,卿云时捧双龙。
——佚名题乾清门右门
帝座九重高,禹服周疆环紫极;
皇图千禩永,尧天舜日启青阳。
——康熙题乾清门
【乾清宫】
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所建。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檐角置脊兽9个,檐下上层单翘双昂七踩斗栱,下层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金龙和玺彩画,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窗。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明间前檐减去金柱,梁架结构为减柱造形式,以扩大室内空间。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殿内铺墁金砖。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作为明代皇帝的寝宫,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由于宫殿高大,空间过敞,皇帝在此居住时曾分隔成数室。据记载,明代乾清宫有暖阁9间,分上下两层,共置床27张,后妃们得以进御。由于室多床多,皇帝每晚就寝之处很少有人知道,以防不测。皇帝虽然居住在迷楼式的宫殿内,且防范森严,但仍不能高枕无忧。据记载,嘉靖年间发生“壬寅宫变”后,世宗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宫居住。万历帝的郑贵妃为争皇太后闹出的“红丸案”、泰昌妃李选侍争做皇后而移居仁寿殿的“移宫案”,都发生在乾清宫。明代乾清宫也曾作为皇帝守丧之处。清代康熙以前,这里沿袭明制,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雍正元年曾下诏,密建皇储的建储匣存放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康熙、乾隆两朝这里也曾举行过千叟宴。
克宽克仁,皇建其有极;
惟精惟一,道积于厥躬。
——乾隆题乾清宫
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
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艰。
——康熙题乾清宫
学骑坠地杖龙驹,试剑杀妃伤长女,君王神武是何帝;
命相年达十余辈,理财添饷千万两,政府昏横过暴秦。
——李岩题乾清宫暖阁
【日精门】
日丽金门,五色云屏三岛近;
风和玉殿,九霄彩仗百花新。
——佚名题日精门
【自鸣钟】
帘萦香篆齐心久;
座殷钟声问夜遥。
——乾隆题自鸣钟
【至圣先师室】
开洙泗新传,圣由天纵;
集唐虞道统,德合时中。
——乾隆题至圣先师室
【上谕馆】
一代典章垂涣汗;
万年法守仰都俞。
——佚名题上谕馆
【诰敕房】
天宠遥颁青琐客;
国恩重溢紫泥封。
——佚名题诰敕房
【上书房】
念终始典于学;
于缉熙卑厥心。
——乾隆题上书房
立身以至诚为本;
读书以明理为先。
——雍正题上书房
【繙书房】
玉宇中朝资珥笔;
金瓯亿载庆垂衣。
——佚名题繙书房
圣德醍醐,花涤红药省;
帝光糺缦,日丽紫微天。
——佚名题繙书房内阁
【斋宫】
斋宫位于紫禁城东六宫之南,毓庆宫西,为皇帝行祭天祀地典礼前的斋戒之所。明代和清前期,祭天祀地前的斋戒均在宫外进行。康熙后期,诸王子储位之争激烈,最终皇四子胤禛取得了皇位,同时也为自己树立了政敌。胤禛即位后,宫廷内部的斗争仍十分激烈,雍正帝为确保平安,于清雍正九年(1731)在紫禁城内兴建斋宫,将祭祀天地前的斋戒仪式改在宫中进行。斋宫系前朝后寝两进的长方形院落。前殿斋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出抱厦3间,明间、两次间开隔扇门,两梢间为槛窗。殿内正中上悬乾隆御笔“敬天”匾。室内浑金龙纹天花,正中为八角形浑金蟠龙藻井。东暖阁为书屋,西暖阁为佛堂。东西各有配殿3间。正殿左右转角廊与配殿前廊相连,形成三合院带转角的格局。后寝宫初名孚颙殿,后改为诚肃殿,面阔7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殿东西耳房各2间。东西各设游廊11间,与前殿相接。凡祭天祀地及祈谷、常雩大祀前,皇帝致斋于此。遇皇帝宿斋宫,恭设斋戒牌、铜人于斋宫丹陛左侧。斋戒日,皇帝与陪祀大臣佩戴斋戒牌,各宫悬斋戒木牌于帘额。斋戒期间,不作乐,不饮酒,忌辛辣。
克践厥猷,聪听祖考之彝训;
无斁康事,先知稼穑之艰难。
——雍正题斋宫正殿宝座
一编金鉴怀无逸;
五夜铜签警未央。
——雍正题斋宫东室
午夜端居钦曰旦;
寅衷昭事格维馨。
——雍正题斋宫寝宫
吉蠲致敬先三日;
昵格维诚矢一心。
——乾隆题斋宫寝宫
洗心宥密钦羲传;
致德精明禀礼经。
——雍正题斋宫寝宫
一念纯诚昭格本;
万缘清静旦明中。
——乾隆题斋宫东暖阁
天道钦崇永保命;
万几赦毖屡省成。
——雍正题斋宫东暖阁
皓月空悬心镜朗;
妙云拥抱智珠圆。
——雍正题斋宫西暖阁
慎独谨几,旦明怀帝载;
思艰图易,宵旰念民依。
——雍正题斋宫后殿
【毓庆宫】
北斗回枢,紫气迎祥双阙晓;
东风入律,彤云献瑞五门春。
——乾隆题毓庆宫
【月华门】
瑞启日中,霞映龙墀晴色迥;
春来天上,烟融凤阙曙光高。
——乾隆题月华门
【养心殿】
养心殿,明代嘉靖年建,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清初顺治皇帝病逝于此地。康熙年间,这里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自雍正皇帝居住养心殿后,造办处的各作坊遂逐渐迁出内廷,这里就一直作为清代皇帝的寝宫,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为一组集召见群臣、处理政务、皇帝读书、学习及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群。一直到溥仪出宫,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养心殿为工字形殿,前殿面阔三间,通面阔36米,进深3间,通进深12米。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明间、西次间接卷棚抱厦。前檐檐柱位,每间各加方柱两根,外观似9间。皇帝的宝座设在明间正中,上悬雍正御笔“中正仁和”匾。明间东侧的“东暖阁”内设宝座,向西,这里曾经是慈禧、慈安两太后垂帘听政处。明间西侧的西暖阁则分隔为数室,有皇帝看阅奏折、与大臣秘谈的小室,曰“勤政亲贤”,有乾隆皇帝的读书处三希堂,还有小佛堂、梅坞,是专为皇帝供佛、休息的地方。养心殿的后殿是皇帝的寝宫,共有五间,东西稍间为寝室,各设有床,皇帝可随意居住。后殿两侧各有耳房五间,东五间为皇后随居之处,西五间为贵妃等人居住。同治年间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时,慈安住在东侧的“体顺堂”,慈禧住在西侧的“燕禧堂”,随时登临前堂,处理政务,确是十分方便。寝宫两侧各设有围房十余间,房间矮小,陈设简单,是供妃嫔等人随侍时临时居住的地方。养心殿前有琉璃门,曰“养心门”,门外有一东西狭长的院落,乾隆十五年(1750)在此添建连房三座,房高不过墙,进深不足4米,为宫中太监、侍卫及值班官员的值宿之所。
汲古得修绠;
守道无异营。
——康熙题养心殿东暖阁
诸恶不忍作;
众善必乐为。
——雍正题养心殿东暖阁
保泰常钦若;
调元益懋哉。
——乾隆题养心殿东暖阁
太和道共养;
纯嘏性弥敦。
——乾隆题养心殿东暖阁
忧其所可恃;
惧其所可矜。
——佚名题养心殿东暖阁
仲尼不为己甚者;
惟帝若是其难之。
——佚名题养心殿东暖阁
三岛春深云气暖;
九霄地迥月明多。
——佚名题养心殿西门
凤阁晓霞红散绮;
龙池春水绿生波。
——佚名题养心殿
旭日射铜龙,上阳春晓;
和风翔玉燕,中禁花浓。
——乾隆题养心殿
广乐奏钧天,万国衣冠同瞻旭日;
阳春回大地,四时橐籥首协温风。
——乾隆题养心殿
雉尾云移,看玉烛光中,星扶华盖;
螭头香动,听金铃声里,风展春旗。
——乾隆题养心殿
【三希堂】
深心托毫素;
怀抱观古今。
——乾隆题三希堂
玉堂迎燕喜;
金谷振麟祥。
——佚名题三希堂
梅报平安信;
鸟传如意春。
——佚名题三希堂
情将物外适;
道与古人期。
——佚名题三希堂
无不可过去之事;
有自然相知之人。
——佚名题三希堂
书圃礼园无斁好;
瓯香研净有余清。
——佚名题三希堂
共欣穹宇中秋月;
都作增龄海宝筹。
——佚名题三希堂
修身先谨懔幽独;
读书在培养才源。
——佚名题三希堂
【弘德殿】
九畴勤省岁;
万宝协书云。
——乾隆题弘德殿
云霞纷绮丽;
文物共葳蕤。
——乾隆题弘德殿
心爽天宇豁;
情欣理境融。
——乾隆题弘德殿
得句因新意;
耽书是宿缘。
——乾隆题弘德殿
墨汁润分瑶草绿;
篆文清带笔花香。
——乾隆题弘德殿
惟以一人治天下;
岂为天下奉一人。
——雍正题弘德殿
二典三谟,法尧舜之道;
五风十雨,协天地之心。
——乾隆题弘德殿
【昭仁殿】
琼枝春意足;
缥帙古香多。
——乾隆题昭仁殿
风奏南薰调玉轸;
霞悬东壁灿瑶图。
——乾隆题昭仁殿
有秋历览登三辅;
旰食惟期协九经。
——乾隆题昭仁殿
亦曰钦哉贯谟典;
允惟难矣作君师。
——乾隆题昭仁殿
独喜惜阴澄静照;
更因稽古契遐心。
——乾隆题昭仁殿
九天淑景凝新旭;
三殿晴光接彩霞。
——佚名题昭仁殿
【交泰殿】
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约为明嘉靖年间建,顺治十二年(1655)、康熙八年(1669)重修,嘉庆二年(1797)乾清宫失火,殃及此殿,是年重建。交泰殿平面为方形,深、广各3间,单檐四角攒尖顶,铜镀金宝顶,黄琉璃瓦,双昂五踩斗栱,梁枋饰龙凤和玺彩画。四面明间开门,三交六椀菱花,龙凤裙板隔扇门各4扇,南面次间为槛窗,其余三面次间均为墙。殿内顶部为盘龙衔珠藻井,地面铺墁金砖。明间设宝座,上悬康熙帝御书“无为”匾,宝座后有板屏一面,上书乾隆帝御制《交泰殿铭》。东次间设铜壶滴漏,乾隆年后不再使用。西次间设大自鸣钟,宫内时间以此为准。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清代,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每年正月,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吉时,设案开封陈宝,皇帝来此拈香行礼。清世祖所立“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曾立于此殿。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册、宝安设殿内左右案上。每年春季祀先蚕,皇后先一日在此查阅采桑的用具。
恒久咸和,迓天休而滋至;
关睢麟趾,主王化之始基。
——乾隆题交泰殿
宝瑟和瑶琴,百子池边春满;
金柯连玉叶,万年枝上云多。
——乾隆题交泰殿
【坤宁宫】
坤宁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正德九年(1514)、万历二十四年(1596)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重建。清沿明制于顺治二年(1645)重修,十二年(1655)仿沈阳盛京清宁宫再次重修。嘉庆二年(1797)乾清宫失火,延烧此殿前檐,三年(1798)重修。坤宁宫座北面南,面阔连廊9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明代是皇后的寝宫。清顺治十二年改建后,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改原明间开门为东次间开门,原槅扇门改为双扇板门,其余各间的棂花槅扇窗均改为直棂吊搭式窗。室内东侧两间隔出为暖阁,作为居住的寝室,门的西侧四间设南、北、西三面炕,作为祭神的场所。与门相对后檐设锅灶,作杀牲煮肉之用。由于是皇家所用,灶间设棂花扇门,浑金毗卢罩,装饰考究华丽。坤宁宫改建后,即成为清宫萨满祭祀的主要场所,其中宫的地位并未改变。康熙四年(1665)玄烨大婚时,太皇太后指定大婚在坤宁宫行合卺礼。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大婚,溥仪结婚也都是在坤宁宫举行。雍正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坤宁宫实际上已作为专供萨满教祭神的场所。
斯干咏松竹;
天保颂升恒。
——乾隆题坤宁宫
功德庄严耀宝月;
薰闻安乐引祥凤。
——乾隆题坤宁宫东暖阁
居一得元,秉神符而永极;
交三成泰,捧宝胜于重华。
——佚名题坤宁宫
麟定螽诜,叶二南于彤管;
星轩月殿,配一德于丹宸。
——佚名题坤宁宫
万花转璇枢,本天而本地;
一元开瑞筴,资始以资生。
——佚名题坤宁宫
珠缀绕龙屏,宝矩光连宝箓;
璇题悬凤扆,彤云瑞应彤墀。
——佚名题坤宁宫
天惟纯佑命,俾尔戬谷,百禄是荷;
民其敕懋和,绥以多福,万国咸宁。
——乾隆题坤宁宫东暖阁
【永祥门】
蟠桃千岁果;
温树四时花。
——佚名题永祥门
东华灿烂日初昇,紫气常依晓殿;
北阙辉煌云正丽,祥光遍护春台。
——乾隆题永祥门,位于乾宁宫东侧
http://image64.360doc.com/DownloadImg/2013/09/0510/34987351_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