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与人生(随笔))

(2021-02-14 04:22:49)
标签:

文化

情感

随笔

读书

人生

分类: 杂文随笔

 

读书与人生(随笔)

孙柏昌

 

我几乎没有耐心重读过任何一本书,无论那本书是多么好。

只有《牛虻》,我先后读了三遍。即使是三遍,也像读了一遍一样,已经记不住一句话了。

《牛虻》好象是我接触的第一本外国小说,在小学。

关于《牛虻》,我好象只记得一个事实,琼玛一记响亮的耳光,把一个单纯而善良的青年亚瑟打成了牛虻一个烧炭党人,革命者。当若干年后亚瑟再度与青年时代的恋人琼玛相遇的时候,他那受伤的面部肌肉急促地抽搐着。琼玛早已不认识他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翁保尔,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怀里就揣着一本《牛虻》。于是,保尔.柯察金的一句名言便成了我们青年时代的座右铭:

“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

回首往事之后的许多词儿,也都随着“四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而变成“狂虏”“灰飞烟灭”了。

青年时代,我们都在读些莫名其妙的书。

我的同学RAUL,“劳尔”,和西班牙一个著名球星拥有同一个名字。他整天都在读费尔巴哈、黑格尔、亚当.斯密,沿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轨迹寻找终极真理。

灰色的理论与生活常青之树,让一个年青的灵魂时常迷失。

一个人读书太偏了,人生的路也会偏。劳尔的人情味很淡。

“你应该读一读《红楼梦》。”我对他说。

他读了。当他读到黛玉葬花的时候,气就喘得不匀称了。他约我和他一起到外面走走。他心灵里最柔软的部分确实被《红楼梦》击中了。

我也曾经无数次试图重读,却只是止于“试图”。不过,我在读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的时候,确实有一种重读《红楼梦》的感觉。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也曾给了我相同的感觉。

英国的“圈地运动”,俄罗斯的哥萨克,究竟与大观园有什么干系?我也对自己的感觉很纳闷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