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泰戈尔诗歌翻译与赏析

(2016-03-09 11:24:49)
标签:

一人无言

吉檀迦利

新月集

飞鸟集

蜗牛集

分类: 文学创作

http://s3/bmiddle/001J8LP1gy701A0askqd2&690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出生在印度英属孟加拉省的一个文艺家庭。年轻时代,泰戈尔陪着父亲游历祖国各地,足迹远达喜马拉雅山区。

泰戈尔年纪很年轻时便开始尝试用孟加拉语写作,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哈拉德.耶纳在颁奖辞中说他在获奖年度之内写出了“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优美的诗歌,并说在泰戈尔的诸多作品中,参与评选的各位评论家尤为重视的是他1912年出版的宗教诗集《吉檀迦利》。这本诗集之所以立刻引起热情的赞美,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诗人以一种完美的方式将自己的思想和借自于他人的思想融合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其次,他的诗歌音韵和谐,同时拥有‘诗歌的温柔优雅和散文的阳刚之气’;另外,他的遣词造句十分严谨,按照有些人的说法是具有古典的高雅品位,同时又从外来语言中借鉴了某些元素。概言之,这些特点令他的作品具有了非凡的独创性,同时也使得他的作品用另一种语言翻译再现变得更加困难。

    同时,颁奖辞中还好评了他的第二批诗作《园丁集》和反应童年及家庭生活的诗集《新月集》。

    据我所知,泰戈尔的诗集《吉檀迦利》最初采用孟加拉语完成,后来他本人将这本诗集翻译成英文;而他的诗集《新月集》和《飞鸟集》直接采用英文写作。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丰富的语言,中国是哲思和诗歌的国度,我始终坚信大师的作品能够在汉语中以诗歌的语言得到完美的再现,请看这些充满人生哲理的美丽的诗句——“/抵达最近的你的旅途最长/发出曲调质朴之音是最难/”(吉檀迦利12《把世界淹没在惊喜的浪花》),“/我应审视我自己/向各个方向转动/以在你的光辉中/投射彩色的身影/这就是你的幻境”/.../在缤纷的眼泪和微笑里/在重重的惊恐和希望中/辛酸的歌声在九天共鸣/波浪升起又陷落/梦想破灭再形成/在我体内是你自败自胜/”(吉檀迦利71《彩色的身影》),“/这就是我快乐的事情/在路旁等待着观望着/这里影子追逐着光线/雨水跟随着夏季出现/.../此刻我独自一人边笑边唱/此刻空气里有允诺的芳香/”(吉檀迦利44《这就是我快乐的事情》)。这样的哲思、色彩和欢乐在大师的作品中俯仰可拾。

在重新诠释泰戈尔作品时,我为《吉檀迦利》的一百零三首诗歌都加上了一个标题(此本诗集原本都没有标题,只有序号)实际上其中的60《在海滨》、61《来源》和62《时候与原因》同时收集在《新月集》中,都是有题名的,我这里直接采用作者的命名自然是最合适的,但愿其他100首的命名也是合适的,有助于读者欣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泰戈尔诗歌中的某些思想和语言与中国老庄哲学思想和古典诗词有不谋而合之处,抑或是大师的借鉴,大师不可能对中国哲学和文化没有了解,这是我的个人看法。

    哈拉德.耶纳在颁奖辞中又说“......西方世界围城里的生活滋养了一种不得安宁、聒噪不休的情绪,催生了一种崇拜工作的迷信,以及为收益和利润所驱使的征服自然的斗争,......与这一切令人萎靡的匆促忙乱形成鲜明对比,泰戈尔为我们展现了这样一种文化,一种在广袤宁静、涤荡心灵的印度森林中臻于完满的文化,一种主旨在于通过不断增进与自然生命本体的和谐而获得灵魂安宁的文化。除此之外,泰戈尔用以确证我们终将获得安宁的并不是一幅历史的图景,而是一帧诗意的画卷。...然而泰戈尔并不崇拜那些人们贩卖的所谓东方哲学,不崇奉关于灵魂轮回和无情业力的痛苦幻梦,...在从自然中寻找神性的时候,他发现了那位包容一切的自然之主,一个具备万能禀赋的鲜活的神明。这位神明的超自然精神力在大小不拘的芸芸众生身上都有一视同仁的体现,但它最为真切的反应却是注定不朽的人类灵魂。

    在泰戈尔供奉于自己这位无名神祗脚下的献歌当中,比比皆是的是赞美、祈祷和炽热的虔诚。他这种神性膜拜可以说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神论,与宗教乃至道德范畴的禁欲苦修都是大异其趣。这样一种虔诚和他的诗歌达成了完美的和谐,而且给了他心灵的安宁。即便有基督教世界的种种限制,他仍然宣称这样的安宁终将降临到疲惫不堪、忧心忡忡的人类身上。”。

   读着泰戈尔的诗歌,你会感到心灵的纯净,灵魂的飞翔,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

http://s15/bmiddle/001J8LP1gy6ZYsCNuDYfe&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