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三叶草童书思辨会,三月份主题:要读只能读经典——正方观点及论述
(2014-04-18 17:46:06)
标签:
转载 |

经典,辞海释义“指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
在本次思辨会中,经典泛指文化的精粹,人类文明在一时期的最高水准,特定时代特定区域都有不同的经典。
正方开场词:
大家好,我叫多多爸爸,是一名理科背景的普通的爸爸。和孩子一起共读经典绘本,有一年多时间了。
我自己,从童年到两三年前,几乎没有多少高品质的阅读。
自从和孩子开启了亲子阅读美妙的旅程,就像一只老鼠跌到了米缸里,贪婪地阅读、思考、交流、分享。
2013年,和多多小朋友一起,共读了510本绘本,每一本都是自己亲手挑选出来的,都是大师的作品、获奖的作品、品牌童书机构和品牌出版社的作品。即便这样,还是感觉有太多太多的经典绘本没有看到。
我的观点是:
1)
2)
3)
理由,可以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童年宝贵的时间、成长过程中家长和孩子的相互关系、童书市场现状等四个方面思考。
第一个方面:人类发展的历史
1、(历史)纵观人类思想、文化发展历史,始终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的,只有传承才可能创新。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就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一个孩子一天天地向前走去,
长大了,很有知识,很有技能,还善良和有诗意,语言斯文……
同样是长大,那会是多么不一样!
(惠特曼)
第二个方面:童年宝贵的时间
2、(时间)童年是宝贵的,时间有限,读经典,能够汲取更有价值的养分。
一本书,也许
只有几页,
你得用一辈子,
读它。
与孩子共读,也许
只有那么几回。
他会一辈子
怀念。
(方素珍)
三、成长过程中家长和孩子的相互关系
3、(家长)家长陪伴下的亲子阅读,是需要技能训练的。很少有家长是儿童文学专业背景,所以,跟随经典,能够少走弯路。阅读经典,能够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
一页跳动的诗行那样,
把人带往远方。
这渠道最穷的人也能走,
不必为通行税伤神。
这是何等节俭的车——
承载着人的灵魂。
(艾米莉·狄金森)
4、(孩子)孩子就像小花、小草,必须种到合适的土壤才可能健康成长。阅读就像灌溉、精耕,给予成长的必要帮助。
虽然有些观点认为需要散养、粗养,就好比把小树苗扔进大自然中自生自灭,小树苗自有其生长的规律、生长的能力。但在现实环境下,又有几个家长愿意在自己孩子身上做这些试验呢?
何况,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孩子在生长过程中,始终会受到成年人的影响的,也必须受到成年人的影响。
如果家长不加以引导,孩子就被媒体、网络、同伴引导过去了。
在阅读这个行为上,是受良性的、积极的影响,还是受到恶性的、消极的影响?作为家长,自然会做出自己理性的选择。
四、童书市场现状
5、(市场)伪童书太多太多了,一不小心就要中招。姬炤华专门批评过,别让庸书毁了孩子。叶开也著书《对抗语文》批判教科书中的课文选编问题。作为家长,为孩子选择经典,就能保证最大可能地规避风险。
姬炤华:《别让庸书毁了孩子,图画书为何如此重要》
经典童书带给儿童丰富化环境
庸书带给儿童单调环境
经典童书带给儿童创造力
庸书导致固化性思维
实际上固化型思维对我国的影响远远超过艺术。我们经常就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就是我国的产业还处在劳动密集型阶段,我们国家就沦为了西方的制造工厂。现在美国人买的东西那么便宜,实际上都是我们中国人给他造的。我们为他们去生产,为他们去加工,污染了我们的天空,我们的海洋,但是我们所获得的利润却非常的微薄,而且钱都被比尔盖茨、乔布斯这些人赚去了。那我们跟他们相比,差在哪里啊?我们最最最急缺的恰恰就是创造力。而固化型思维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创造性思维会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直到今天,固化型思维仍然在不断的扼杀者儿童的创造力。从小阅读什么样的读物,将来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模式就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6、(原创)原创儿童文学,有好的,但大部分质量不高,阅读对象年龄约小,原创作品水平越低。有其历史原因:有没有正确的儿童观。当我们的教育界还顽固认为孩子就是受教育的对象,把孩子作为单纯受教育者的时候,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特别是图画书这一领域里面,佳作不多。中国原创图画书,近20年来,从熊亮开始,虽然队伍日益壮大,但毕竟最优秀的作家、画家,没有到图画书的一线来。
《朗读手册》关于阅读的两个公式
一则简单的两个层次的公式:
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
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
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
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反之:
你读得越少,知道得越少。
你知道得越少,越早辍学。
你越早辍学,越早变穷,而且穷得越久。
你越早辍学,入狱的几率越大。
由此,自己也推导一个公式:
你读得好书越多,视野越开阔;
你的视野越开阔,就越喜欢阅读好书。
反之:
你读得庸书越多,思想越封闭;
思想越封闭,就越不喜欢阅读好书。
反方观点:
1)
2)
3)
4)
与反方的探讨:
经典的世界一望无边,看都来不及看。经典的题材,太丰富了,各种题材应有尽有。
阅读只是游戏的一种,经典图书是最好的玩具。
只给孩子看经典,不等于说只给孩子看几本经典童书。
(阅读经典,不等于功利阅读)
(在科举时代,考不取功名,恰恰是因为经典没有读好、读透、读活)
(阅读经典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一个懂得生活、拥有幸福能力的现代人。而这些经典文学作品,恰恰是现代教育体系中被忽视的所谓无用之书)
(经典作品,往往就是无用之用,和考试成绩没有一丁点的关系)
例子:
菜品论:
经典童书是美味佳肴,庸书是普通食物。
佳肴营养丰富、打开味觉。
庸书也会有营养,但更有三聚氰胺、防腐剂、增白剂的风险,会倒胃口。
吸烟论:
吸烟有害健康,但谁都避免不了吸二手烟
只有强化了吸烟的危害,才能主动规避二手烟
我们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间
即便家中全部是经典书,孩子还是可以接触到庸书的,比如图书市场、图书馆、学校。只有通过大量经典的阅读,才可能提高孩子的品位,从而减毒、排毒。减毒,是蔡朝阳老师的观点,他是绍兴的一位对教育有非常深刻理解的中学语文老师,“一席”节目采访过他。排毒,是凤凰卫视去年的10集纪录片“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实录”第一集中采访蔡朝阳老师后的观点。用经典的阅读,减毒、排毒。
玩具论:
松居直在他的《我的图画书论》《幸福的种子》《绘本之力》《打开绘本之眼》等书中,有这样的表述:
阅读是最好的游戏,绘本是最好的玩具
我们眼中的阅读,对于孩子,就是和旅行、艺术培育、行为习惯培养等行为一样,也是一种教育的方式,或者准群说,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而已。只不过,这种休闲娱乐方式,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学富五车还是半个文盲,每个家长都是可以进行的。
果酱理论:
论据: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小学图书馆的藏书量上升了数十倍。以江苏省教育厅于2011年颁布的《江苏省小学图书馆装备标准》为例,一个8轨48班,班均40人的小学藏书量应该在3万至6万册之间,剔除复本,应该具有1万种以上的图书品种实行全开架借阅。这一数量与一座中型沃尔玛超市出售的商品品种类似。事与愿违的是,大部分学校不能很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很多教师报告,学生的总体阅读兴趣甚至比二十年前更低。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Sheena Iyengar在她的新书《选择的智慧》(The Art of Choosing)中引用了大量研究成果,指出了选择范围和决断能力的负相关性。她以20世纪90年代末加利福尼亚州一家商场的果酱营销实验为例:当提供的果酱种类从6种提高到24种时,果酱的销售额降低了90%。
结论: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在儿童阅读这件事情上面,应该做一个有协助能力的人
指导、协助过程中,推荐很重要
艾登•钱伯斯的《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和《说来听听》是当前市场上最热门且水平最高的儿童阅读推广书。作为一个十五岁开始写作,一辈子和儿童阅读打交道,参与了阅读、写作、出版、教授等过程的专家,艾登•钱伯斯试图在书籍陈列、推荐、选择、阅读、回应等各个环节对儿童阅读提出建议。有趣的是,他的建议主要针对大人,而不是针对儿童。他似乎存在着这样的信心——只要大人以正确的方式为儿童阅读做好服务,真正的阅读过程将由儿童自发完成。
“有协助能力的大人”需要具有以下三个条件:
一、熟悉自己的阅读经历。即有自己的阅读史,并能够反思和理解自身阅读史和生活经验的交叉作用;
二、在帮助孩子阅读以前,自己已经读过了足够的书。“足够”在这里并不是无穷无尽的意思,而是至少应该包括你所教的孩子在未来几年里可能阅读的书籍;
三、关注出版机构和儿童阅读推广机构提供的新的阅读咨询,使用社会的力量来帮助自己。
为什么这样就成为“具有协助能力”的大人了?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第一,为孩子精心准备的安全的阅读环境使孩子觉得阅读行为是受到鼓励的。
第二,大人为孩子淘汰劣质的书籍,保证孩子在优质的阅读体验中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对在家长的指导以外孩子接触到的质量低劣的童书,能够合理引导好,让庸书成为经典童书的对照系;
第三,大人观察孩子的阅读,并通过阅读反馈环节将观察的结果反馈给孩子,帮助孩子建立他阅读史的内在的逻辑。
关于经典的时间性:
优秀和经典的书,不是只有那些很久年代以前的才是,只是安徒生,只是托尔斯泰,只是鲁迅;当代也有不少。只不过是我们不知道,所以没有告诉你;你的父母不知道,所以没有告诉你;你的老师可能也不知道,所以没有告诉你。我们都已经看见了这种“不知道”所造成的阅读的稀少了。我们很焦急,所以我们总是非常热心地对你们说,它们在哪里,是什么书名,在哪儿可以买到。我就好想为你们开一张大书单,可以供你们去寻找、得到。(梅子涵)
三叶草南山群午后悦读会,介绍国际大奖小说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是美国作家凯特·迪卡米洛写的儿童小说。获得“波士顿全球号角书金奖”。
本书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作为男主角都敏俊的枕边书而出现。
现在的这些“国际大奖小说”就是这样的书。
它们真是非常好,读完了,放进你自己的书架,你永远也不会抽离的。
很多年后,你当父亲、母亲了,你会对儿子、女儿说:“读一读它们,我的孩子!”
你还会当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你会对孙辈们说:“读一读它们吧,我都珍藏了一辈子了!”一辈子的书。
《我要把我的帽子找回来》(2011)
《这不是我的帽子》(2012)
关于适合的书:
自己的书
优秀的文学书,也有不同。有很多是写给成年人的,也有专门写给孩子和青少年的。专门为孩子和青少年写文学书,不是从古就有的,而是历史不长。可是已经写出来的足以称得上琳琅和灿烂了。它可以算作是这二三百年来我们的文学里最值得炫耀的事情之一,几乎任何一本统计世纪文学成就的大书里都不会忘记写上这一笔,而且写上一个个具体的灿烂书名。
它们是我们自己的书。合乎年纪,合乎趣味,快活地笑或是严肃地思考,都是立在敬重我们生命的角度,不假冒天真,也不故意深刻。
它们是长大的人一生忘记不了的书,长大以后,他们才知道,原来这样的书,这些书里的故事和美妙,在长大之后读的文学书里再难遇见,可是因为他们读过了,所以没有遗憾。他们会这样劝说:“读一读吧,要不会遗憾的。”
我们不要像安徒生写的那棵小枞树,老急着长大,老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不理睬照射它的那么温暖的太阳光和充分的新鲜空气,连飞翔过去的小鸟,和早晨与晚间飘过去的红云也一点儿都不感兴趣,老想着我长大了,我长大了。
“请你跟我们一道享受你的生活吧!”太阳光说。
“请你在自由中享受你新鲜的青春吧!”空气说。
“请你尽情地阅读属于你的年龄的文学书吧!”梅子涵说
--------------------------------------------
正方总结陈词:
只读经典,表明的是一种态度。态度端正,才可能保证方向的正确。方向的正确,才能取得实质的进步。
在亲子阅读过程中,父母应努力做一个有协助能力的人,这需要主动学习。我作为一个理科生爸爸,能够做到的,相信更多的妈妈也能做到。
龙应台说过:做家长是有有效期的。在这个有效期中,我们不仅需要全身心的付出,更需要淡定从容,目光远大。淡定,来源于底气;远大,来源于修养。
阅读经典,无论对于孩子孩子家长自身,都是聚气、修为的一种方式。前天收到耕林童书馆的老总敖德送给我的《黎明开始的地方》这本书,上面签了敖爸爸的一句话:阅读,是最好的修炼。
今天的节目,是“三叶草童书思辨会”,在三叶草的大家庭中,就有无数热爱经典阅读的家长,大家一起交流、探讨、争论,目的就在于把最好的童书、最好的阅读方式、最好的教育理念,和全国所有的草籽们分享。
阅读学习最为独特的价值在于它具有无限的可能性。通过自主阅读进行的学习,是我们一生中持续时间最久,并且也是唯一的“定制学习”,正是这种学习将人送到所有学历教育不能达致之处,它甚至能将有些佼佼者送过人类现有知识的边界。
借用绘本大师尤里·舒利瓦茨的代表作品《宝藏》中的叙事方式:经典童书,从来都不缺少,缺少的是发现经典的眼光。
阅读是最好的游戏,经典童书是最好的玩具,让高质量的亲子阅读,陪伴孩子,以及家长们一起,走过难忘的一段人生旅程。
注:辩论的目的,不在于正反双方谁说服了谁,只要大家去思考、感悟、行动,就一定有收获。
说实话,多多喜欢上阅读,很大程度上拜《植物大战僵尸——武器的秘密》所赐。
公布这个秘密,也是和反方壮娃妈握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