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图画书:《猴子捞月亮》和《过猴山》

标签:
外文出版社图画书猴子捞月亮过猴山经典育儿 |
分类: 80年代图画书 |
这是1959年版1987年二次印刷的图画书。创作来不得半点浮躁。经典就是耐看。
夏霞 文
孟加拉文版
画者简介
万籁鸣(1900.1—1997.10)原名万嘉综,出生于江苏南京。擅长电影动画、中国画。早年从事美术编辑、中西画研究和卡通画设计绘制工作,探索以中国画形式制作动画片,是我国早期美术片开拓者之一。
他与万古蟾是孪生兄弟,自幼喜欢绘画,1919年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先后在美术部、活动影戏部任职。主要创作广告画,并为杂志绘插图和封面。上个世纪20年代,万籁鸣受美国动画片启发,联系中国的走马灯、皮影戏以及活动西洋镜的投影原理,开始和他的三个弟弟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研究动画电影。1925年与万古蟾摄制动画广告《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开始动画创作生涯。1926年与万古蟾合作,为长城画片公司制作中国首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30年又为大中华影片公司制作了《纸人捣乱记》等短片。1931年起与万古蟾先后在联华影业公司和明星影片公司制作动画短片,如宣传抗日的《同胞速醒》(1931)、《精诚团结》(1931)、《民族痛史》(1932)、《血钱》(1932)等,以寓言故事为内容的《飞来祸》(1932)、《龟兔赛跑》(1932)、《蝗虫与蚂蚁》(1932)等。1935年制作了中国首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抗战爆发后,又制作了宣传抗日救亡的动画短片《抗战特辑》(1938)、《抗战标语》(1938)和《抗战歌辑》(1938)。1940年万氏兄弟在上海创作完成了胶片长达八千余尺的中国也是亚洲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动画技巧上达到了新的水平。1954年万籁鸣从香港回到上海,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先后制作了《野外的遭遇》(1955)、《大红花》(1956)等动画片。他1960年编导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全面发挥了多年来形成的精巧细腻的艺术风格,影片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以幽默而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造型,生动的情节,先后获得伦敦电影节最佳电影奖和其他多个国际大奖,在国际国内赢得很高的声誉。后曾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顾问。在水彩画、水粉画、油画、钢笔画、木刻等方面都很有造诣。他的作品富于装饰性和幽默感,形象夸张生动,情趣盎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图画书欣赏:
附书中译文
这本书中有两个故事,是非常熟悉的《猴子捞月亮》和《过猴山》。
扉页
月亮怎么掉到井里了.....急急忙忙赶回去,向猴子们大声报告:“糟啦糟啦,月亮
掉到井里啦!”
其然......怎么办?一只大猴子一拍屁股说:“赶快捞!”于是,大猴子一纵身跳到
井边的一棵大树上,把尾巴卷在树枝上;一只小猴子跟了过来,大猴子抓着他的脚.....
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一直接到水井里,捞着井里的月亮。
“别捞啦,月亮在天上呢!”猴子们一听,纷纷从井里爬来,抬头一看,又大又圆的
月亮原来在天上?!
斗笠也没有了!
还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