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农业文化遗产(二)——传统田间管理农具
图文╱陈俊文

“镰刮”
“镰刮”:一种起土、中耕的农具。作物成熟后,也时常用它来作收获的农具,如:挖红薯、芋头、花生等。该农具由一根木制的长柄与“铁刃”连接组成。“镰刮”是桂东的方言,严格来说它该属于锄头类。
为什么叫它“镰刮”?据说,是为了与“锄头”或“撅头”区别。如果通通称“锄头”,在拿农具劳动时,就会产生几缕模糊意识。把铁刃较宽的称作“镰刮”,人们就能一清二楚,就能“有的放矢”了。
镰刮的“铁刃”部分成“D”形,刃身宽大、扁平而薄、锋利,有弧度。常在土质疏松的田园使用,中耕、除草、挖穴、起垄、碎土及培土等情况下使用。

农人在使用镰刮劳动

“撅头”
“撅头”:起土用具,由长柄和“铁刃”构成。“撅头”实质上是“锄头”中的一种。桂东人为了与“镰刮”区别开来,把这种“铁刃”部分成长条形、窄窄的锄头,习惯叫“撅头”。撅头一般在土质坚韧的地块(比如:山头、石山)挖掘,或要深挖(建房子挖基础)时使用。

“二齿耙”
“二齿耙”:是桂东多数群众的喊法。它属于“齿镐”。铁刃呈“∩”形,铁刃和木长柄衔接构成,适宜山区小面积地块中使用,特别是在泥土中含有小石头子的土块。二齿耙中的铁刃部分因小而尖利,在挖掘时,便于齿耙挤进土壤中。如果铁刃部件大,遇上含有石头的泥土,挖掘就会损毁铁刃。

“盘泥”
“盘泥”,桂东方言。它属于“齿镐”,有“四齿耙”的说法。铁刃部件由两个“∩”焊接而成。人们遇到大面积的翻土或收获农作物时使用。

“田刀”
“田刀”:一种田间管理农具。农人要除掉田墈上长满的大量草时使用。“田刀”是桂东方言,普通话怎么说不知道。

“阳锹”
“阳锹”:桂东方言。实质是“锨”,又叫“锹”,掘土、挖土或铲东西的农具,呈板状,有长柄。有时会用它来积肥、拾粪,装卸石灰、煤炭、杂物,清理场院壕沟里的脏污也用,
“镰刮”、撅头、“二齿耙”、“盘泥”、“田刀”、“阳锹”等田间管理农具,都有一根木柄与铁刃连接,木柄大多数的情况是用杉木条泡制成,柄的长短由主人根据需要而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