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分长相,七分打扮

(2019-11-18 10:40:17)
标签:

陋室闲话

三分长相,七分打扮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三分长相,七分打扮。”现在又增添一句时髦话:“人靠衣装美靠靓装。”

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衣裳常常显示人品。

梁实秋先生也说:衣裳是文化中很灿烂的一部分,成功者总是把身体的优点表彰出来,把劣迹遮盖起来……

服装是布料做成的,尽人皆知。

我是一个服装、布料盲,叫不出服装的名称,分不清布料的好丑。我买衣服从不买贵的,只买大众式样、平常颜色的。

现在的服装呀,多得无数、贵贱悬殊、色彩亮丽、式样出奇……

回想过去,所有人的情感都被那个时代的一种服装——制服领子上的风纪扣封得密不透风;再看当今,所有人的生活、情感又都像现代的各种流行服装——坦胸露怀、无遮无拦向外敞开着。服装,能妆扮一个人的仪容,凸显一个人的性格和气质,也能反映一个时代的封闭和开放。

那年代,农民每人每年可以领到六尺或一丈布票。记得我们生产队有个学名叫尹德容。德容的乳名叫六尺,他出生那年领了六尺人口布票而取名“六尺”。

随着物质慢慢丰富,出现了一种少量的料子布——“的确凉”。

我对“的确凉”印象很深是在1972年8月底,我去新疆在火车上第一次见到“的确凉”。当时火车翻越甘肃的天祝和古浪之间的乌鞘岭正是在晚上。第二天早晨听一个四川人说:“昨天晚上过乌鞘岭,球!好冷好冷的。”我才知道昨天晚上刺肌剔骨的寒冷是因为乌鞘岭的高寒,我才知道乌鞘岭这个名字。

四川人穿着一身的确凉衣服:白色“的确凉”衬衣,经过长途旅行,也不白了;灰色“的确凉”西裤,麻麻灰的还勉强工整。他在座位上演讲似的扯着嗓子说:“‘的确凉’这东西一点都不的确凉,球!热起来时,穿着热得要命,冷的时候穿着冰凉冰凉的,冷得要死。”他指着旁边的也穿一身“的确凉”衣服女子接着说:“昨天晚上我和爱人穿着这身‘的确凉’过乌鞘岭,冷得我们直哆嗦,球!”他的“演讲”引来车厢内很多人的注目和羡慕。

那时候“的确凉”的确难买!虽然不要布票,但是要凭证券购买。购物证券农民无法领到,是城里人和吃“国家粮”的专利……改革开放后我也穿过“的确良”,柜子里还保存着几件“的确良”衬衫。“的确良”的确结实,闷不透风,大热天穿着真的热!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年轻人穿喇叭裤是一种超时代的时尚

喇叭裤特点:低腰短裆,紧裹屁股;裤腿上窄下宽,从膝盖以下逐渐张开,裤口的尺寸明显大于膝盖的尺寸,形成喇叭状

我没穿过喇叭裤,有抵制情绪,觉得那是逆传统服装的服装。

健美裤。我记得同事刘琦老师叫它踩脚裤,因为裤脚口有个套,可以套着脚跟踩穿在鞋子里。健美裤一般以黑色为主,弹性贴身且透风,穿在身上呈现明显的曲线是女同胞穿的裤子。

假领子。假领子只是领子不是衣服,它有前襟、后片、扣子、扣眼,保留了内衣上部的少半截,穿在外衣里面,以假乱真,露出的衣领部分完全与衬衣相同,但只是一件领子。

我们学校尹健之老师曾经穿过假领子。我取笑过他:“你一个大男人,还整天戴乳罩。”

还有西装,一直流传到现在,但式样有了很大的变化,多式多样的。不过我也没正式穿过新买的西服,只穿过亲人穿旧了的西服。

我对穿不讲究,有点守旧。

草绿色旧军装或仿做的军装,在那个年代一种时尚的装束。谁穿在身上,显示着骄傲、荣耀并潮流!改革开放几十年,一些服装及服装名词渐渐消失,可能现在的一些年轻人都不知道了。这些装及名词记录一个再难复返的时代。

我们回忆它们,除了苦涩、辛酸、亲切,还有不尽的感叹、感慨。服装,体现社会、时代的文化产物,承载着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地进步、发展和创新,透过衣着的变,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开放的中国。

再过一百年、两百年,当中国梦实现的时候,我们的服装又会什么样的变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