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测血压是对患者的尊重
关键词:心房纤颤
电子血压计
电子血压计问世30多年了为人类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应回避。
“房颤吧”做完心电图没等我说话患者就问。
“您的血压是192/126,至少得有15年以上病史了,原来没吃过降压药吗?”
“没人告诉我血压高,十年前我到B市三甲医院医生就告诉我是房颤,射频消融效果也不好容易复发。”
“医生没给您测量血压吗?后来也没复查过吗?”
“没有。我是拉货跑长途的,很少看病 。”
现在的事情真的是见怪不怪了,因为B市某大医院的医生在网上发过视频,特意说现代医学的进展之一就是由于有“白大衣高血压”的存在,所以,医生不再给患者们测量血压了。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导。
早年的《希氏内科学》(西方医学教科书)专门提到“测量血压的过程也是治疗的过程。”过去咱理解不深,这次算加深了理解了。高血压可以引起各种形态的心律失常,这个病例很典型,关键是患者不知道自己血压已经到了发病的边缘上。如果医生动手给测量一下血压可能会救下他,救他一家,也许会避免一起像秦岭1号隧道那样的交通肇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去上海参加学术会议路过天津时受到天津心血管病研究所黄体钢所长的委托将他们用坏了的“鼠尾血压计”(测量实验老鼠尾巴的血压计)带到上海高血压研究所(瑞金医院)张维忠教授那里修理时在门诊遇见了门诊排队就诊的高血压患者,诊室里两名护士分别用水银台式血压计给患者测量血压的场面。现在各个体检中心人们排队检查血压的情况大致如此但不同的是全部换成了电子血压计。电子血压计最大的贡献莫过于解决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问题。
电子血压计的问题是因放气阀不是智能化,血压越高压力越大放气越快,越高的血压测量结果的差距越大,在精准度方面存在着问题。但是,电子血压计最大的问题是测量不了心房纤颤患者的血压。所以,对心律不齐患者血压的检测必须由医务人员用水银台式血压计反复多次人工测量才对,而不是因为有“白大衣血压”的现象将医务人员不给患者测量血压作为了医学上的进展在网上宣传推脱责任。
“白大衣血压”(见到医务人员血压增加)实际上是“外出高血压”,与患者在家里检测血压会差别较大,多由于心理素质有关,多伴有心率加快,在入职体检时这一现象更加突出,这样的高血压患者仍需要治疗。校对的方法是让患者到药店静坐十分钟测量血压后进行比较,确定患者是否需要治疗。
点评:
看似测量血压很简单的事情并不简单。很多医生都测量不准的房颤患者血压的测量问题交给电子血压计测量就是草菅人命。医生是不能懒的。
我策划了一百多场培训会,每次都强调测量血压的基本要求,强调高血压防治微机网点医生使用水银台式血压计测量血压,人工测量血压是对患者最基本的尊重,除非您不是心血管病科的医生。
知道自己有房颤的患者到医疗单位就诊应主动要求医生用水银台式血压计测量血压。
————————
1991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时河北省心防办还印刷了《血压检测合格证》。专家介绍那个年代美国的医疗单位可以用高中毕业生检测血压,条件是体检没有发现传染病,视力、听力合格,经过培训笔试、“Y型管”(拆3个听诊器拼成的主检、被检两人用的)检测、录像带检测三关考试合格颁发当年有效的《血压检测合格证》,这个证书在全美医疗机构通用。如果次年还想继续从事检测血压的工作要重新考试。
专家还介绍在日本医院的化验室有专门负责抽血的化验员,对患者要一针见血,否则就会被投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