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高血压人需要医生吗?

标签:
活到老学到老 |
分类: 为医疗事业创新 |
五年后高血压人需要医生吗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很多心脑肾眼血管病的发病之源。30多年前心脑血管病的健康教育讲座和现在的健康教育讲座没有什么创新之处。但是,2008年中国身高血压值标准的问世改变了这一格局,只要高血压人知道 身高血压值标准,找到了控制自己血压的
目标值就不会再成为医学的实验品。有文化的人可以按照身高计算出自己血压的最高值(身高毫米÷13.6),没文化的人站在诊室“身高血压值”挂图边就可一目了然的看到自己身高对应的最高血压值(2021年9月刊《医师在线》《用“身高血压值标准——心脏射血高度”双解挂图将心血管病防治前移》)。
迄今为止,国内外所有心血管病防治实验都是以终点死亡事件发生率的多少求统计学“P值”的大小,用高血压人的生命作为代价的,其中不乏年轻的医生也付出了生命。国内外的医生至今还在坚持让大家等待那西方死人生前血压平均值的到来再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实际上,达到西方死亡人群生前血压平均数的人心电图早已经缺血、心脏扩大、传导阻滞、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瓣膜反流。有的人在体检中还会出现大脑“腔梗”和肾脏损害肌酐指标超过正常的尿毒症前期的变化。
所以,有钱的高血压人可以等病情加重了下导管放支架,射频消融、换瓣膜、换心脏、放起搏器,肾透析,就算进了ICU、CCU医保还可以兜底 报销大部分。没钱的早防早治,一天一分钱的氢氯噻嗪(1/4片6.26毫克/天)就可以延缓病情的进展。
高血压病治不好,也不能自愈,发现血压超过自己的最高血压值就往下降。因为,运动、情绪放松、控制体重都解决不了遗传性高血压发展。自己算自己的小九九,超过1毫米汞柱,心脏24小时多将100公斤的血液举高1米,也就是每天多做功1公斤米。
再告诉您一个30多年前健康教育的经典——“高血压人经过正规治疗后的寿命也比普通人短”,就为了这句话我去北京阜外医院办事时专门请教了流行病学专家,最后终于搞明白了经过治疗的高血压人寿命“短”的原因——“观察期”过长。
为了避免化学药物对人体的损害,所有的教材都提到了发现血压达到140/90毫米汞柱高血压标准后需要观察3-6个月。如果血压稳定就再观察3-6个月。 如果血压还稳定再140/90毫米汞柱就再观察3-6个月。这样,虽然顺应了高血压患者的心理,但是,加重了患者心、脑、肾、眼动脉血管的损害。例如:
1米50对应的身高血压值是110毫米汞柱,到140毫米汞柱时心脏多喷血30毫米汞柱,相当于每天将3000公斤的血压多举高1米。
1米60对应的身高血压值是118毫米汞柱,到140毫米汞柱时心脏多喷血22毫米汞柱,相当于每天将2200公斤的血压多举高1米。
1米70对应的身高血压值是125毫米汞柱,到140毫米汞柱时心脏多喷血30毫米汞柱,相当于每天将3000公斤的血压多举高1米。
1米180对应的身高血压值是132毫米汞柱,到140毫米汞柱时心脏多喷血8毫米汞柱,相当于每天将800公斤的血压多举高1米。
1米90对应的身高血压值是140毫米汞柱,到140毫米汞柱时心脏喷血才能与1米90身高人实际需要持平。 所以
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您的身高在1米90以下,千万不要再耐心等到1米90身高对应的身高血压值140毫米汞柱的标准再做治疗。
一般来说这小道消息传的快,与钱没多大关系,但与您的寿命有关系,估计再有5年的时间就能传遍5线的城市,6年的时间能传遍1线城市。文化越低的人越能听得懂这一简单的道理,文化高的人大都相信“鬼推磨”起死回生。如果几年后大家都明白了穿开裆裤、小辫朝上疏的时候自己的血压比现在低很多的道理,您还需要挂号看医生吗?早发现早治疗,手指动动下单就是了,网上买点啥降压药都好使,毒副作用一看就懂自学成才,咋也比买药自己做透析简单得多。
关键词:高血压标准
活到老学到老
自我保健


前一篇:硝苯地平——臭豆腐——油炸臭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