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降压适宜技术和“身高血压值”将慢病防控贡献率“转正”

标签:
慢病防控率得转正 |
分类: 为医疗事业创新 |
用适宜技术和身高血压值将慢病防控贡献率“转正”
——写在世界高血压日
2005年5月16日根据世界高血压联盟总部发来的《WHL.NEWSLETTER》内容我在《健康报》介绍了《第一个国际高血压日》。2015年9月22日《健康报》刊登《柳叶刀》杂志评价我国慢病防治情况“政府管理监测能力强
危险因素控制能力弱”(《应对慢性病,我国能得多少分》)。甚至,有院士提出“我国经过解放后60余年的艰苦努力,传染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大幅降低,全国平均期望寿命显著提升。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在这些成绩中,预防工作贡献率达77.7%,传染病防治贡献率3.59%,孕产妇保健贡献率3.61%,但慢病防控却为-1.73%。”(2016年3月7日《健康报》)。

应该说从事心血管病防治的医务人员非常努力,甚至在一些地区健康教育事无巨细连限盐勺、限油勺都发至百姓家,为什么见不到心血管病“井喷”的拐点?原因简单到几十年来我们的医学学术界“用外国死人生前血压平均数压活人”的错误标准,架空了祖先留下的“上医治未病”。不把病情拖重了医生不给药物治疗,而且,将国家基本降压药物边缘化,一再强调治疗必须用“长效降压药”。这对经济条件差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来说就是雪上加霜,一旦给予用多种降压药联合用药往往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很难坚持服用,违背了医学研究的初衷。
反观西方医生已经承认原来用的“死人生前血压平均数标准”错了正在努力改进(2017年)。而且, 西方医生淘汰了短效降压药十年以后不得不承认原来用“长效降压药”的效果不好推出了世界首部《难治性高血压治疗指南》(2008年)采用四种以上的降压药联合用药。我国的西医很少降用到4种以上降压药,不得不强调静脉用降压药,甚至一些地方对血压在160毫米汞柱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按“疗程”用甘露醇降压治疗。所以,几亿高血压患者现在只能面对着人群心血管病死亡事件连年“井喷”,慢病防控贡献率“-1.73%”的被动。作为院士提出的慢病防控贡献率“-1.73%”的问题,心血管学术界的专家不能仅停留在长效降压药的推广和介入治疗的水平上,应对“-1.73%”现状作出合理的解释,不应置若罔闻。
改变现状的手段很简单, 用降压适宜卫生技术和中国特色血压标准——“身高血压值”就可将慢病防控贡献率“转正”。既然几十年健康教育的“低盐饮食”毫无成效,不如大力宣传“身高毫米÷13.6”的身高血压值增加降压治疗的趣味性,用活人的高血压标准力挽狂澜“普及知识依靠人民”。
2023年是国家卫生部推广NAH降压适宜技术20周年【1】,身高血压值诞生15周年【2】,我们将在适当的时候召开“NAH高血压防治技术研讨会”再建立一批高血压防治微机网点,尽快改变我国 慢病防控贡献率“-1.73%”的被动短板造福中国的高血压患者。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通告》2003【卫通】17号
【2】.《健康报》《高血压前期应该用药》
后一篇:为什么让高血压人减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