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专家用着几分钱的药
关键词:高血压标准
卫生经济学 实验证据
由于医学专家提出要将高血压标准降到130/80毫米汞柱,推翻老一辈医学专家提出的140/90毫米汞柱,经济观察网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分析提出,“如果标准降至一百三八十毫米汞柱,中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将会成倍增长,这对医保基金,对整个社会来说,负担太大了”。
提出血压降到130/80毫米汞柱标准的核心人员认为“这是简单的想当然的观点。没有做认真的成本效益换算。现在高血压的药品,一片药才几分钱,几毛钱,一年的成本也就是几十元钱就一顿饭钱,这和未来减少的严重的靶器官损害、高额医疗支出相比。成本效益换算下来一定是非常好的结果”。就算调整到130/80mmHg“能增加多少病人,并且也不是所有的病人都吃药,80%是生活方式干预,20%吃药能吃多少药?
“140/90mmHg以上的要吃两种药。130-139吃一种药才几分钱一片的药是在医保可承担范围的,干什么事都需要成本,吃药是最方便、最便宜的干预。我们在这个指南也做过很多充分的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是非常好的......”
当经济观察网问及:还有一种说法,《实践指南》背后有企业在推动。核心成员回答:完全没有关系,我们从来没有要企业的一分钱,完全是自己的经费去支持这个项目。我可以打包票,我们没有要过一分钱,这是一开始的原则。
专家们说的太有道理了。要不是老专家们不同意改值,几十年都不知道我国的专家们对几分钱一片的老降压药还有这么高的评价。但是,专家们自己能否承诺会给130-139毫米汞柱的高血压患者们开出几分钱一片的降压药吗?经济账谁都会算,而且,冠冕堂皇。但是,30年来那些便宜的降压药在专家的眼中绝对都是几十年老掉牙的药。我们一个少数民族地区高血压防治微机网点,就是因为大医院的专家去社区坐诊,告诉患者说短效降压药吃了有死人的情况,结果,把已经入网治疗一万多名高血压患者的网点给搅黄了。几年前村医因为用了几分钱一片的降压药被城里的专家说成“有毒”写信给《健康报》,安贞医院的两位专家还在《健康报》给予辟谣。所以,对降低高血压标准扩大降压药使用范围很难用“打包票”“没要一分钱”来避嫌。
至于修改高血压标准的专家们不用“打包票”,厂家一分钱的赞助费对一百多位专家也太寒碜,大家都相信中国的专家们绝不会见利忘义,但应先搞出几个试点拿出样板来。就算是“一试点就成功,一推广就失败”的也会有一些依据。
再者,国内外没有任何《指南》规定130毫米汞柱的用一种降压药,140毫米汞柱的人要用两种降压药的治疗模式。现在专家们为了让大家都等西方死人生前血压平均值再用降压药,结果难治性高血压太多了,有的还没等到挂专家号就“挂”了。很多患者几种降压药用上了血压都降的不理想。另外,也没有必要为了避嫌就不使用长效降压药,有些经济条件好的人是可以用的,否则患者的身份也掉价。十几年前在学术会议上,新疆的何秉贤教授就提及医生开降压药,利尿剂要开十几元一盒的“寿比山”,如果开成了一、二块钱100片的“氢氯噻嗪”就是对某些人的不礼貌。所以,修改标准肯定是对的,但是应该拿出对130-139毫米汞柱一天用几分钱就能控制血压试点成功的证据来,否则就是哗众取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