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淘汰高血压‘前期\观察期'人就得救了

(2022-11-13 01:11:04)
标签:

淘汰“前期.观察期”

分类: 为医疗事业创新
淘汰高血压前期\观察期'
关键词:高血压前期 高血压观察期 坐以待毙 
    纵览人类在高血压防治领域出现的几次失误都与医务界人为错误的判断有着密切的关系。
    1.用死人压活人。听起来像笑话一样,小学毕业的“统计学家”为了完成保险公司减少理赔的愿望把死人生前的血压平均数加在一起平均一下,有了“160/95”毫米汞柱的节点,完成了保险公司的任务。“医学家”直接拿着死人生前血压平均数指定为活人降压治疗用药的标准。而且,写进了各个国家的医学教科书,又被小辈们顶礼膜拜世代相传,“用死人压活人”一百年不变,现在进行时。
    2.主观臆想的降压寿命短。“高血压人肾脏都不好,降压会缩短寿命”。上个世纪40年代被一个名叫苏洛尔的医生用减慢心率的药后发现血压下降病人没有死反而延长了寿命,霎时间愚昧无知的人脑洞大开,从此有了降压药的研究,至今高血压人都不知道恩人是谁。当然,这不重要,知道降血压药能救命就行了。这一过程足足使高血压的治疗晚了50年。
    3.集体创作了高血压新标准。当“160/95”毫米汞柱盛行了一百年后人们忽然发现标准错了,不只是哪国高人提议将“临界高血压”定义的“临界”去掉,将140/90毫米汞柱作为人类高血压标准,结果一呼百应,集体讨论通过了执行新的死人生前血压平均数。一下子把全世界的降压治疗拉在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 
    4.坐以待毙的高血压前期。执行新的死人生前血压平均数140/90毫米汞柱标准,之前的121-139或/和81-89毫米汞柱自然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高血压前期/早期”,结果引来了一轮治与不治的“正方”“反方”的博弈。人们忽略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原发性高血压没有治愈的希望。所以,早治、晚治、早晚得治,不治就是坐以待毙。但是,很多人明知这些道理还“螳臂当车”,害的不明真相的人一批又一批变成了“难治性高血压”,结果就名正言顺的有了又被文人墨客顶礼膜拜的国际首部《难治性高血压治疗指南》学术又向前进展了。
    5.推波助澜的高血压观察期。医学界多年来最时髦的话题就是“循证医学”。在高血压防治领域“循证医学”应该说最有资格最有发言权的事情,时间足够长,127年(1896年诞生水银台式血压计)。样本量足够大,每年一千多万高血压相关疾病死亡,中国目前的情况是291/10万。“循证”的证据——“高血压标准错了”,“医学”呢,没跟上,让高血压人等了又等,过去让高血压前期治疗等3个月又3个月(1993年美国JNC V),现在高血压前期的一等就是6-12个月。结果,对难治性高血压应接不暇,有些人还没等到就提前到了终点。“高血压前期”的观察期成为了推波助澜。这一点从美国“SPRINT”实验中就可以看出,140比120毫米汞柱的人4个人多死一个(25%),可我们还在虔诚的坚持“等”,等那死人生前的血压平均数。

淘汰坐以待毙的前期和推波助澜的观察期
    如果从现在开始淘汰“高血压前期”、“高血压观察期”,高血压人就得救了。没有坐以待毙的“高血压前期”和推波助澜的“高血压观察期”哪有那么多的“难治性高血压”?那还会有中国心血管病一年死亡291人/10万。
    所以,我们将于近期启动“高血压前期治疗工程”。在这个方面最有实力的就是各个城市的体检中心。因循守旧的各个医疗抢救单位都担心被患者起诉“过度医疗”是不敢尝试这一创新理念的,而体检单位则不同,由上帝看病大夫收钱的模式腾出一只手来搞高血压防治工作水到渠成。而且,只需要在体检结论中修改几个字就会大功告成。
    “您的血压已经达到‘高血压’/‘高血压前期’水平,建议到相关科室咨询治疗事宜”。
    高血压科是3级学科,5G年代了,一名医生就能看住10万人的高血压防治呢。体检程序结论修改标准极为简单——“>120/80毫米汞柱”就行。这一工程启动成功,标示着全国高血压相关疾病死亡率会在5年内由291人/10万降低到29.1人/10万,那才与体检中心的健康大目标相符合。
    当然,人各有志不能强免,愿意等140毫米汞柱再治疗的或到了140毫米汞柱也不愿意治疗的人直接给入“另册”——进入到观察对照组就行了。有美国的“SPRINT”实验近万名高血压患者140比120毫米汞柱的人4个人多死一个(25%)实验结果垫底,那29.1人/10万就是“年终算总账花落知多少”的“另册”这死亡的人数。瞧,论文的题目、方法学和参考文献都有了,晋升的论文可以全球检索绝无剽窃之嫌。
淘汰高血压‘前期\观察期'人就得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