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前期”第五大败笔
关键词:高血压标准 高血压前期
难治性高血压
人类在高血压防治领域出现的几次失误都阻碍了高血压人群的治疗:
1.“高血压人肾脏都不好,降压会缩短寿命”使高血压治疗晚了50年。
2.“160/95”心血管病死人生前血压的平均数作为活人降压用药标准。
3.“140/90”心血管病死人生前血压平均数又作为活人降压用药标准。4.“3-6个月”非药物治疗“观察期”使“难治性高血压”与日俱增。
5.“121-139/或(和)81-89的“高血压前期”是医学界第五大败笔。
由于原发性(遗传)高血压没有治愈的希望,所以,非药物治疗、锻炼的作用很有限,高血压患者要接受长期服药的心理准备。最麻烦的是医学界一百多年来受认知的限制阻碍了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2008年中国“身高血压值标准”的发现本应该力挽狂澜改变高血压防治的现状,遗憾的是15年的时间没有唤醒人们的治疗意识。所以,炒作了“n”年的中国心血管病“井喷”事件居高不下,国内学术界一直在回避高血压前期治疗用药一个敏感的话题。
1993年10月我国医学学术权威机构根据1993年1月《美国全国联合会关于高血压检出、评估和治疗第五次报告》(JNC
V)和《1993年WHO/ISH轻型高血压处理准则》印发了《对我国人群高血压检出和防治方案的建议》中提出了对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给予非药物治疗3个月为一个观察周期的概念。实际上就是推迟了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期。1998年国际高血压标准由160/95毫米汞柱降到了140/90毫米汞柱。但是,人们仍沿用着对高血压新患者3个月为一期的观察模式。时至今日这种“观察期限”还广泛被高血压患者接受。所以,积累了大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以至于降压药品频繁换代、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厚积薄发”彰显出现代医疗的优势。
鉴于目前心血管病死亡率继续攀升的现状,我们应该再次启动高血压前期应该用药的问题。即,根据1978年WHO推荐的阶梯治疗方案的一线药物——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或1988年美国JNC计划中阶梯治疗方案中的一线药物——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或ACEI
类药物。
人类高血压防治领域的第一个败笔使人类的高血压治疗晚了整整半个世纪。一百多年前西方心血管病死亡人群生前血压平均值作为活人高血压用药的标准被写进西方教科书是第二个败笔之作。用了几十年的高血压“160/95”毫米汞柱的标准直到几十年之后的1988年被发现是错误的,各国专家们集体讨论决定用收缩压低于2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5毫米汞柱的“140/90”的高血压标准进行替代,虽然迈进了一大步但那是用错误小一点的高血压标准替换掉错误大一点的高血压标准“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2008年3月中国诞生了“身高血压值标准”并收录为高血压标准百度百科,于2011年4月17日亮相国家会议中心,被医学同仁称为是“醍醐灌顶”,2013年被第十届中国心脏大会作为了标题新闻:
血液逆流而上,走得越高,所需压力自然越大。那么,对于姚明这样的高个来说,他所需要的血压和潘长江这样的小个头人相比,自然也就有所不同。有研究说,矮个子的人似乎更易发生卒中。
并且评价“就连被认为是铁律的高血压统一标准现在也有了动摇。全世界的高血压都有一个统一标准,即收缩压高于140mmHg,舒张压大于90mmHg,而河北省秦皇岛市港口医院高血压防治中心主任刘建一,首先对此标准提出质疑。
他的理由是,从物理学角度来说,血液逆流而上,走得越高,所需压力自然越大。那么,对于姚明这些高个人来说,他的血压和潘长江这样的矮个相比,自然也就不同。有研究说,矮个似乎更易发生卒中。按这一理论,个子越小所需血压值也应越小,若执行统一标准,就导致很多高血压患者被遗漏。”

众所周知,医学科研是造福于民的。同时,血压标准的制订也是以患者的生命作为代价的。如果仅仅是医学交流无可非议,但是,我们面临着每年数百万国人用生命的代价追逐西方死人生前血压的平均值再治疗就失去了医学的意义,“动物实验员”而已。
2015年9月11日美国公布的“SPRINT”实验用观察西方人血压降到140和120毫米汞柱两组间25%的死亡人数差值结果否认了140/90毫米汞柱的国际高血压标准,我国有3亿高血压患者本应该是“SPRINT”实验”的最大受益国,但国内医学界置若罔闻,连年的心血管病事件“井喷”导致2021年心血管病死亡人口291/10万达到近年的巅峰。所以,重提十几年前《高血压前期应该用药》(2008年3月31日《健康报》)的观点是很有必要的。面对现状我们医学团队要做的要么是重复西方的实验,用国人实验中死亡的数据修订中国高血压标准;要么执行西方的130/80毫米汞柱的高血压标准。
因为,建国后我国的高血压标准一直是沿用西方的高血压标准。如果想弯道超车,“身高血压值标准”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在2017年我们已经用高血压入网治疗的患者心血管病发生死亡情况给予论证(2017年6月刊《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身高血压值在心血管病防治中的应用》),并于同年提出了《用身高血压值修订140/90毫米汞柱高血压标准》(参见2017年9月刊《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比美国2017年11月公布淘汰140/90毫米汞柱国际高血压标准早了2个月时间。
用“身高血压值标准”衡量目前治疗“高血压前期”的举棋不定和应对难治性高血压“黔驴技穷”的现状,修改中国高血压标准对亿万高血压人来说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每年宣传国人300万人口因高血压相关疾病死亡的行情见长变成了400万,已经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了,“天若有情天亦老”,标榜“支架”和“人工心脏”蚍蜉撼树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