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在校学生的血压降到身高血压值以下
(2022-07-08 15:58:08)
标签:
避免学生心血管病事件 |
分类: 杂谈 |
在校生血压应<=身高血压值
关键词:在校生 血压
小于等于身高血压值
我国在1975年、1985年、1991年、1995年、2000年5次大规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调查中模仿了国外学生采集的身高、体重、胸围、营养状况、体能素质、近视眼和肥胖率的调查,制定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1990年)、《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1991年),《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1992年)。但是,《标准》中缺少了对四大生命指征——血压标准的制定。所以,不能不说是《标准》制定中留下的遗憾。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年总死亡的86.6%,每天有近一万人死于心血管病事件(心脏猝死55万/年)。实际上,这些死亡事件中涵盖了各个年龄段。近年来,学生中发生的一些心脑血管病事件应该引起我们对在校学生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视,说到底是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建议有关部门在《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增加120/80毫米汞柱的血压标准或/和《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增加血压小于等于“身高血压值”(身高毫米÷13.6)标准,以确保在校生的健康。作为《体育合格标准》没有健康血压的标准作为重要的指标,跑得再快、跳得再远、再高、投的再远也是失败的《合格标准》。至少,应该在中国的《合格标准》中体现出健康血压的指标。
2021年9月我在《医师在线》杂志上发表了《未成年人高血压用药指南》填补了各个国家成年人《高血压防治指南》漏掉的一大批需要进行血压监测的人群。过去人们对高血压的防治认为是成年人的事情,所以,都缺少对青少年、儿童的血压监测。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是对数字最敏关的时期,早期的“身高血压值”教育会使学生们受益终身。
据有关报道,1/3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在有高血压家族史学生中患有高血压的人会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少年儿童的高血压标准用身高血压值标准衡量一定会有一批人需要进行早期的高血压药物干预。这样就会避免升学、入伍、入职体检因血压过高临时找医生想办法的被动局面,更会避免在校生发生心脑血管病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