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liujianyi
liujianyi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765
  • 关注人气:3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议对在校生进行身高血压值标准教育

(2022-06-06 01:15:13)
标签:

老师一句话胜读十年书

分类: 杂谈

建议进行"身高血压值教育"

    猝死(Sudden death,SD)是人类的最严重的疾病。不同的文献关于猝死的定义不尽相同,作者认为比较科学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猝死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从发病到死亡多长时间才能认定为猝死呢?具体的量化时间目前尚无公认的统一标准,分别有人认为其从发病至死亡的时间在1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之内,有人认为也包括48小时之内的死亡者[1]。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的时间是6小时之内,但这仅是一家之言。目前公认的是发病1小时内死亡者多为心源性猝死。

    中国每年猝死的人口是55万,平均每天1500人。尤其是对在校生的猝死更令人惋惜。学校卫生工作包括很多的方面,但是我们最缺少的是对学生心血管病防治的教育。实际上中小学乃至大学在校生猝死时有发生,或许我们能够找到一些原因,但远去的生命没有唤起当地医学界的重视。包括国内外的《高血压防治指南》都是从18岁以上的成年人才进入医生的关注范围。

    为了改变我国心脑血管病防治过晚的现状,我在2021年9月刊《医师在线》首次提出了《未成年人高血压用药指南》。其中最主要的观点是让所有的在校生知道,受到基本物理学现象的影响,每个人的血压是随着自己身体骨骼的发育,身体逐渐长高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立位时头部的血压供应,血压会随着身高的增长而增加的。而且,我们在2008年就提出了“身高血压值标准”(身高毫米÷13.6)新概念。2017年就已经论证了执行“身高血压值标准”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6月刊《身高血压值在人群高血压防治工作中的应用》)。

    现在心血管病防治虽然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但是我们仍要以人为本开展心血管病防治工作,至少应减少我国连年的心血管病“井喷”事件。现在是成年人的心脑血管病防治工作没做好,大、中、小学在校生的心脑血管病防治是“空白”。

    改变现状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大、中、小学开展中国“身高血压值标准”的健康教育。学生时代是最不容易染上铜臭,最纯洁的时代。一分钟的宝贵时间,老师的一句话胜读十年书:“用身高毫米÷13.6就是自己最高的毫米汞柱血压值”会令学生受益终身没齿难忘。学生时代老师比医生的影响大多了,一言九鼎,比医生招来一群七老八十耳聋眼花的老头、老太太,还得架上麦克风喊“管住嘴、迈开腿、血压别超过160”的说教更有健康教育价值。一散场就剩领到的那袋洗衣粉和那瓶“84液”了,刚才专家说的啥?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