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为什么不一样?
(2022-06-28 19:34:07)
标签:
未成年人高血压用药指 |
分类: 为医疗事业创新 |
中国美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为什么不一样?
“医生好!最近在网上看到如果一个人的血压是130/85,在美国就算是高血压了,但是在中国就算是正常的。 中国、美国的《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为什么不一样?”
因为,中国没有高血压标准,解放后一直沿用着西方的标准。实际上,西方的高血压标准就是美国高血压标准。这个高血压标准的制订过程在早年王贤才先生翻译的第15版《希氏内科学》的教科书中介绍过,是美国人为了减少保险公司的理赔由统计学家在死亡人口中对心血管病死亡与血压的相关性分析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即,“将35岁的男子分组进行观察,血压140/90毫米汞柱的人比120/80毫米汞柱的人20年以后死亡率高1倍,160/95毫米汞柱的人比120/80毫米汞柱的人20年以后死亡率高2.5倍。”所以,“当着医生还在拍着病人的肩膀告诉你血压没问题的时候保险公司已经对血压高、尿里有蛋白和肥胖的人加钱了。”之后,医学界的专家根据此血压监测的结果,将160/95毫米汞柱确定为高血压,而将140/90毫米汞柱的人确定为临界高血压。”
文化革命结束后 《希氏内科学》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美国的文化参赞在新华书店发现了中文版的《希氏内科学》后认为侵犯了版权引发了争议,经过外交部了解到了王贤才先生翻译此书的情况后,《希氏内科学》编辑委员会同意了王贤才先生继续翻译该书在中国发行,并回赠5套中文版。当年《健康报》还就此事做过专门报道。
由于我们建国晚,我们如果采用对照组,即,一半人降压治疗,另一半人作对照不予治疗,最后看两组的死亡率来制订中国人的高血压标准的做法是国际医学伦理道德不允许的。理由是,既然知道了高血压对人体有害再对于另一组人群不进行治疗是不人道的。所以,我们一直执行着国际高血压标准——160/95毫米汞柱。 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专门解释过为什么中国没有高血压标准而是执行了西方人的高血压标准。
直到1998年在东京召开的国际心血管病会议上,各个国家的心血管病专家都认为执行了国际160/95毫米汞柱的高血压标准没有遏制住自己国家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专家们集体商量决定将160/95毫米汞柱的高血压标准下调,取消“临界高血压”的“临界”二个字,降至140/90毫米汞柱,我国心血管学术界为了和国际接轨将中国的高血压标准也下调至140/90毫米汞柱。
再后来,美国医生发现 140/90毫米汞柱仍没有遏制住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而质疑140/90毫米汞柱的高血压标准。因此,进行了2009年开题的SPRINT实验。因为实验中发现了将血压降低到120比140毫米汞柱死亡率的下降具有十分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在2015年宣布提前结题。中国学者随后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尽管实验结果大同小异,但是选择的降压标准与美国不同。所以,我国至今沿用着过去备受西方人质疑的140/90毫米汞柱的高血压标准。
实际上,从2008年中国身高血压值标准的问世,到2017年对身高血压值标准的论证(2017年6月刊《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身高血压值在心血管病防治中的应用》)已经结束了 中国、美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之争。
因为,从大人血压比小孩血压高是由于骨骼生长发育导致的身高差异,心脏要保证头部供血故压力不同(患者很容易理解为高楼与平房供血的压力不同),用基本物理学现象解释了人类血压的高低各不相同。过去片面的以死亡人口生前血压平均数的所有研究方向是对的但都偏离了血压的实际情况。所以,《未成年人高血压用药指南》(2021年9月刊《医师在线》)将各国成年人《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标准更加人性化,更具有实用性,将成年人的高血压防治提前到少年儿童。
显然,这与高血压标准的降低是制药厂家买通了各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编辑委员会的阴谋论没有任何关系。或许世界首部 《未成年人高血压用药指南》的推广应用可以遏制住当代低龄青少年发生心脏猝死的现状。同时,也会改变昂贵的长效降压药在应对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无效被嗤之以鼻的尴尬局面。
————————
前一篇:不要再掩盖错误的高血压标准了
后一篇:虔诚的高血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