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降压技术与长效降压药
关键词:NAH降压技术
长效降压药
NAH降压适宜卫生技术诞生于1988年,我们已经成功的解决了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问题并进行了国际学术交流。学术界将“长效降压药”和电子血压计引入我国的时间是1993年前后。由于那个年代很多的医院还没有普及微机,所以,国内医学界对NAH适宜降压技术知道的甚少。
1993年的初夏,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会在威海召开了学术会议,会代表从烟台下了火车转乘汽车去威海时我和天津医学院的李润耀老教授在一起,他谈起自己高血压用硝苯地平药剂量太大效果并不理想,而且用电子血压计量血压与水银血压计的误差太大,国内电子血压计生产厂家正在与他联系会后约他一起做血压特例实验进行产品的测试事宜。
就是在那次会议上,我在会议期间用彩色幻灯片给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演示了我们的NAH高血压防治与微机管理技术。刘力生教授建议我在适当的时候给同行介绍这一技术。后来就有了在同年10月的西安我用扁担挑着微机主机和显示器进了“全国第四届心血管学术会议”会场演示了NAH适宜降压技术和微机管理机会。会上我发表了4篇论文得到了代表们的好评。1995年6月,我和刘力生教授一起应邀参加了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首届“世界高血压控制大会”。同年8月,刘力生教授专程考察了我们高血压防治微机网点工作情况。1996年8月1日,刘力生教授还专程出席了“中国高血压联盟秦皇岛市区工作站”的揭牌仪式。并且,将我们的工作情况在《WHL.NEWSLETTER
51/1997》(《世界高血压联盟通讯》)上向世界同行作了介绍。同年,再次光临我院参加了我院建院100周年的纪念活动。
如今30年过去了,降血压的技术和微机管理技术我们早已解决了,但降压药的使用仍是医学界的老问题。另外就是电子血压计的应用问题至今难以解决。不过,我们采用折衷的办法也解决了。即,无论使用什么血压计,以测量能相对准确的140毫米汞柱为界(介于共识的国际、国内高血压标准)提示是否调整用药剂量的折衷办法解决。最后就剩下了扑朔迷离的降压药问题遏制了高血压防治工作。
众所周知,2008年世界首部《难治性高血压治疗指南》就已经对难治性高血压用药尘埃落定,西方的医生认为任何一种降压药单独使用都解决不了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问题。但是,目前很多地方西医不懂得适宜降压技术,人群血压水平控制不下来,ICU、CCU人满为患却还停留在“长效”、“短效”降压药的学子之争,几亿高血压患者靠对医保局报销比例的依赖,用着学术界长期推荐的一种、二种“长效药”维系着国内令人匪夷所思的心血管病防治失控的现状。
很多西医并不知道NAH适宜降压技术是包含九大类的降压药,虽然降压药的靶点不同,但是可以满足任何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用药。我们不反对应用长效降压药,之所以强调从国家基本降压药用起就是为了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医疗成本。虽说用药麻烦,但是可以大幅度降低心脑血管病事件。
近年来有患者家属对因心血管病住进ICU、CCU每天几千元的检查、抢救费和“不缴费就停呼吸机”现象提出质疑。在目前没有免费医疗的背景下,我们希望此类事件发生的越少越好。既然我们实验已经证明将血压降到身高血压值标准以下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2017年6月刊《世界最新医学文摘》《身高血压值在心血管病防治中的应用》),我们就应该动员所有的高血压患者尽快加入到高血压防治微机网络接受身高血压值新的降压标准和规范治疗用药降低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学术的进展、药品的更新换代固然重要,作为一名医生更要学点降压适宜卫生技术,由满足对高血压患者降压的医疗模式,到让患者达到降压减少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的目的。不能医学进展了几十年就落个“支架”和“长效药”“短效药”之争,眼看着心血管病事件连年“井喷”却束手无策还搭进了一些同行的生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