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标准缺少循证医学基础
关键词:高血压
标准 循证医学
1996年8月1日,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中华心血管学会主任委员刘力生教授专程到秦皇岛参加“中国高血压联盟秦皇岛协作中心市区工作站”的剪彩仪式。她在讲话时说“根据很多资料证明,如果把血压控制下来,就可以把脑卒中减少一半或更多,能使心肌梗塞减少1/3,效益是非常大的。控制高血压的工作实在是太多了,很多工作有待于我们去推广,去实现,如果不这样的话,我们的空话说了很多,最后病人还是死亡。”
讲话中呼吁医生重视全民高血压防治的健康教育,“现在的年轻人对身高很重视,因为他(她)要搞对象,你要是问他(她)血压是多少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刘力生教授说,“你们(秦皇岛)港务局的职工享受的心血管病防治保健待遇比当年的罗斯福总统和斯大林元帅都要高,他们都是因为脑出血过世的。”
在几年的全港职工死亡原因调查中(从局工会的民管部领丧葬费的地方获取的信息)证明,由于我们对高血压人采用了“NAH治疗方案”治疗模式,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死亡率由1988年的47.3%降至目前(2009年)30.56的水平,人群期望寿命值提高了6.2岁。”用事实介绍了开展人群高血压防治工作取得的社会效益。与当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推崇的中国首钢心血管病防治模式公布的职工心血管病死亡率基本持平。(2009年4月1日新浪网
新闻中心《刘建一.让高血压患者人均增寿6.2岁》),而且,我就NAH个体化治疗方案答疑基层医生,在2009年4月1日《健康报》发表了《高血压防治简单易学》的文章。
如今2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心血管病还在靠下导管放支架、《档案》中血压报表的模式,不让用国家基本降压药的学术误导,应对着心血管病“井喷”的局面,年轻人的心脏猝死现象屡见不鲜,连青年医生都在劫难逃。前两年曾爆出十天因心血管病事件猝死了6名医生,3名是30岁刚出头的医学博士,其中一名博士还献出了自己的角膜,可见,健康教育在医生的群体中如此缺如。
1997年的《世界高血压联盟通讯》在《来自中国的消息》一文中,刘力生教授提到“中国秦皇岛用微机随访高血压患者,把中国高血压联盟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3年10月8日,国家卫生部将NAH降压技术纳入了全国推广的适宜卫生技术推广计划。
纵览几十年中国的心血管病防治的历史,我们再也拿不出令世人瞩目的心血管病防治经验,只剩下了ICU、CCU的人满为患,医保局努力提高的报销比例,学子们交流的死亡大数据和西方人倡导的长效降压药和放支架,百万基层医生废寝忘食的直报、直报。那连循证医学的依据都没有,西方人都不信的160、150、140、130毫米汞柱的高血压标准却在国内的自媒体上一轮又一轮的传播着,无非就是攒点流量图财害命。
我们的健康教育家呢?
————————
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在佐治亚州的温泉因突发脑溢血去世。
1953年3月5日因脑溢血病逝于莫斯科,享年74岁。
————————
循证医学指获得患者准确的临床依据的前提下,用最佳的科学证据做出对患者诊治。循证医学包括高素质的临床医生,用流行病学寻找最佳证据,让患者参与其中。
现在的学术界沿用着一百多年的西方死人生前血压值和近年西方死人生前血压值指导活人的高血压治疗会是么样子?涛声依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