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沫沫的静好岁月
沫沫的静好岁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6,038
  • 关注人气:1,7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的教育和孩子的教养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教育,何来教养?

(2022-01-26 19:37:03)
标签:

育儿

分类: 沫沫话育儿

https://p4.itc.cn/q_70/images01/20220126/8f69aa419aa845219fd1d869f5baa753.png

今天看到一个小姐姐的吐槽,说自己出去一会儿,回来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的房间被来家里玩耍的两个亲戚家的小男孩搞得一塌糊涂。

从配图来看,小姐姐价值不菲的化妆品被弄碎的有之,被弄洒的有之,被摔在地上的有之;小姐姐房间的地板上还有乱七八糟的零食袋、水果皮等杂物;反正就是狼藉一片。

小姐姐后来把图片发给熊孩子的家长看,结果家长仅仅表示了以后会好好看管孩子,却对所损害的物品只字不提,又是亲戚关系,小姐姐只有郁闷生气,却也无可奈何。

https://p1.itc.cn/images01/20220126/dbb3e9a2b911490dac80b0afdfb9e37d.jpeg

其实想来也是,若是家长明白事理,孩子又怎会把别人的房间弄得乱七八糟?若是家长提前告知孩子,让孩子有教养,不占便宜,不乱动别人的物品,孩子又怎敢在做客的过程中“喧宾夺主”?

家长的教育和孩子的教养是相辅相成的,教育得好,教养才好;没有教育,何来教养?

但凡是有熊孩子出没的地方,家长的品行也的确值得商榷、有待考核;这是常识,也是公理。

https://p6.itc.cn/images01/20220126/7e270358c1ea44f2b816a2ec58686308.jpeg

马上又是一个走亲访友、亲朋聚会比较频繁的节日和假期,请家长们在出发之前,一定要告诉孩子,有一种教养,是不占便宜,不经允许不碰别人的东西。

而为人父母,也一定要多注意观察孩子,因为他们真的是天性纯良,有些时候玩得嗨了就真的会忘乎所以、不知收敛,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的提醒和及时的帮助。

https://p1.itc.cn/images01/20220126/c5da52a94c5345e595a455f17af9466c.jpeg

1、警惕孩子的占有欲

对于孩子来讲,他们的直白和单纯就是自己喜欢的,就一定要据为己有;甚至如果不能据为己有,宁可摧毁,也不能让别人拿走。

这种想法和做法本就相当危险,但是往往因为他们是孩子,所以总是会轻易地被原谅。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肆无忌惮,也越来越没有敬畏感。

所以,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这些行为,不能视而不见、不理不睬,或者因为年龄问题而不断地迁就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家长一定要目标明确,知道何可为,何不可为。

在孩子出现占小便宜,或者无故损害别人的物品的时候,父母一定要认真分析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是什么,比如是自己需要、比如是一时贪婪、比如是习惯性占有等等。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关键,最终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养成好习惯。

https://p6.itc.cn/images01/20220126/836f2925e5cb41458ac3087ae5bd752a.jpeg

2、对孩子的需求,不要太苛责

心理学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基本的、合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转移成不合理的需求。

比如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如果总是无法实现,孩子就会通过打架、哭闹、拿别人的东西等来宣泄自己的情感,达到自己的心理暂时满足。而这种暂时性满足,就会让孩子产生更强烈的欲望,继续打架、哭闹、拿别人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直到自己无法控制自己。

诚然,孩子的欲望往往很多,想要的东西也永无止境,若是父母一味的拒绝,或者一味的满足,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讲都不是一件好事儿。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和欲望;同时可以把一些高于实际需求的欲望,通过延时满足或者为孩子设定一定的门槛,完成或者达到才能实现。

https://p1.itc.cn/images01/20220126/4b9b82cf86564f149c54cf67dbc364a5.jpeg

事实上,孩子的一些合理的、符合家庭经济条件的、在同学朋友中不特殊的需求或者物质欲望,家长满足了又何妨?如果不能满足,和孩子讲清楚原因,再想办法共同努力来实现,不也是一种方法吗?不要总是拒绝孩子,认为孩子的要求都是不合理的。

同时,要非常严肃地告诉孩子:即便是自己再喜欢的东西,如果是别人的,就不能随便拿;经过别人允许之后,可以适当地玩,玩过之后立即归还。如果是自己真的特别特别喜欢,可以告诉爸爸妈妈,看爸爸妈妈能不能给你买同样的东西;如果不能,也要和孩子仔细说明原因,和孩子商量一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具体办法。

https://p8.itc.cn/images01/20220126/f57a488eaa9c41f3bf73530c8f564881.jpeg

如果孩子已经犯了类似的错误,父母千万不要随意地讽刺、挖苦和打压、辱骂孩子;要及时地给予孩子关注,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孩子的思想根源,看看孩子所作所为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知其然还是要知其所以然,然后再有目标的帮助孩子,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更好的改正错误。

通过家长自身的行为,让孩子明白,父母才是自己最好的帮助者。

同时,父母本身也要行得正走得直,不要在家里、在孩子面前随意地评判别人是非,更不要在公共场所随意的占小便宜,给孩子起到真正言传身教的表率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