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沫沫话育儿 |
https://p7.itc.cn/q_70/images01/20210903/e66e360b0bcc4508879ddd99a9556d8f.jpeg
宝宝入幼儿园伊始,很多爸爸妈妈都会忍不住地来回询问:“宝贝儿,幼儿园好不好?你在幼儿园乖不乖?喜不喜欢老师?喜不喜欢幼儿园?有没有交到新朋友……”
诸如此类。
这个时候,那些口齿伶俐、思路清晰的宝宝,就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往往能够针对父母的种种问题,配合上自己的充沛情感,给家长来一场“独秀”完全没有问题。
所以,很多爸爸妈妈都意识到,宝宝入幼儿园的前提,一定是语言表达能力要好,能够正常交流,这样才会更快、更好地适应幼儿园。
https://p5.itc.cn/q_70/images01/20210903/edce7fa091e94a8ca384fc04f72c8797.png
其实,对宝宝入园要口齿伶俐、思路清晰的要求,是为了配合宝宝在幼儿园里与老师、小朋友之间交流无碍,回到家中与父母沟通也无碍所提出的。
实际上,与人交流,除了表达之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就是“倾听”。
能够倾听的孩子,才真的会成为幼儿园中的“王者”。因为很多孩子,都会把交流的重点放到“我怎样、怎样”上,突出强调“自己”;而在幼儿园中,是一个集体,仅仅关注到“自己”是远远不够的,在交流中也常常没有重心。
只有宝宝真正学会“倾听”、能够“倾听”,才会在纷纷杂杂的声音中,准确地抓住老师的核心,小朋友的重点,从而做到真正的“无碍沟通”。
https://p6.itc.cn/q_70/images01/20210903/5203ef0694fc4d78adcd4c5b7f9ba8a9.png
不会倾听的孩子,往往有这两个方面明显的表现:
1、表现欲强烈
在课堂上喜欢打断老师的讲话,哪怕自己只是一知半解,依旧能够打断老师,自己侃侃而谈。
当其他小朋友回答问题或者和自己沟通时,自己从来不听,一味陷在自己的思维中,不断重复和突出自己的讲述。
https://p3.itc.cn/q_70/images01/20210903/d4a6b01bb07a41359b7f551851bb64ae.png
2、充耳不闻
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话充耳不闻,或者听不了几句话就开始走神儿、做小动作,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或因外界的细微干扰而分心。针对老师的提问,总是答非所问,或者完全找不到问题的重点所在。
在家中,对爸爸妈妈的话更是耳边风,或者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完全不走心,总是自我为大、自以为是,说一不二。
https://p7.itc.cn/q_70/images01/20210903/634fb8ed9cce4895b0022adba7889069.png
宝宝为什么不会倾听?
1、错误的认知使然
很多父母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听力是与生俱来的,只要没有先天问题,宝宝就会听。
事实上,听力与倾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听力就是能够听到声音就好;而倾听则是能够选择、集中与提炼有意义的声音刺激。所以,听力与生俱来,倾听却需要后天培养。
https://p0.itc.cn/q_70/images01/20210903/ba89c7ef991244b6908332cc03aa212f.png
2、与宝宝年龄有关
宝宝年龄小,理解力弱,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也差,所以,缺乏倾听别人说话的耐心是正常的表现。
另外很多时候,成人间的对话完全引不起宝宝的兴趣,或者他就压根儿听不懂,难免会直接打断别人。
特别是生性比较活泼的宝宝,表现欲强烈,急于表达自己,更容易不听别人讲话或者等不及别人把话讲完而直接打断。
https://p8.itc.cn/q_70/images01/20210903/341a7c9ec9944edf93ee32d170b9ec85.png
3、方法不得当导致
宝宝的倾听能力,是从父母认真倾听宝宝的心声而习得的。
一些父母比较急躁,看到宝宝想要表达却表达不出来而吞吞吐吐的时候,总是不等宝宝说完,就立即打断宝宝,代他表达或者直接忽视掉。这样,宝宝也自然而然地不愿意去听父母讲话。
另外,当遇到宝宝插嘴或者不专心倾听的时候,父母总是会直接叱责宝宝,导致宝宝失去了与人交流、沟通的兴趣,变得不愿意倾听。
https://p0.itc.cn/q_70/images01/20210903/bd44612be3324b6cb4a4fa21af990f3e.png
如何有效训练宝宝的倾听能力?
1、培养有意识倾听的习惯
是的,倾听别人,最重要的是“耐心”;而宝宝,最缺乏的,就是“耐心”。所以,父母可以通过引导,让宝宝逐渐“耐心”起来。
比如在亲子阅读中,通过有趣的小故事来引导孩子或复述、或回答相关问题、或提出思考等等。若是宝宝不够耐心,就无法完成这些小任务哦。
这就是有意识地倾听,要求宝宝集中注意力来听,并且完成相应的问题。
https://p7.itc.cn/q_70/images01/20210903/f12248a02f0041aeb457f9572c484212.png
2、培养辨析性倾听的能力
这世界纷杂错乱,如何从不同的声音中,听到不同的内容,准确地抓到核心,的确是一项了不起的本领啊!
针对小宝宝来讲,他们最初的辨析性倾听,不妨从简单的训练开始。
比如从一场音乐会听出不同乐器的声音;从一部剧中根据不同人物的声音特点来为人物“画像”;从大自然中聆听、捕捉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
都可以有效地提升宝宝倾听的能力。
https://p2.itc.cn/q_70/images01/20210903/f9d4da47e38a4b50bde25b7668a2ed39.png
3、掌握理解性倾听的技能
老话说“听话听音儿”,就是指能够从别人的言语中,听出话语之外的真实含义。当然,“听音”的技能是要依靠时间和年轮来打磨的,所以压根儿不必急于一时。
对于小宝宝来讲,理解性倾听的技能,就是能够听懂别人说话的内容,能够根据前后句的意思,能够准确的理解别人的意思,并可以正确执行父母老师的指令等等。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来说,还体现在学习上,就是能够准确的回答阅读理解的题目,也能够通过阅读,知道作者所想要表达出的情感等等。
https://p3.itc.cn/q_70/images01/20210903/a5b48a2a929a4dd8ad2290dfe2f40c9e.png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个判断宝宝听觉注意能力(倾听力)水平的小游戏吧!
以幼儿园大班,6岁左右的宝宝为标准:
家长以1秒钟说1个数字的速度,从1数到20,中间随意漏掉5-6个数字。孩子一旦听到漏掉的数字,就拍一次手。
如果孩子能够听到4-5个漏掉的数字,说明孩子的听觉注意能力较强;
如果孩子能够听到3-4个漏掉的数字,说明孩子的听觉注意能力一般;
如果孩子只能听到3个以下漏掉的数字,说明孩子的听觉注意能力急需增强。
这个标准可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或减少而按照比例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