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在家,离不开亲朋好友的小聚,父母要当心身边的那双小耳朵哦

标签:
育儿 |
分类: 沫沫话育儿 |
https://p9.itc.cn/images01/20210210/9b83f3260f0740538dc543ea642cd3c8.png
春节,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讲,除了一个期盼已久的小长假之外,还有就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爱的味道。当然,还要忙着走亲访友,三五好友小聚,把对上一年的总结以及新的一年的计划,都梳理梳理。
作为人在中年的我们来说,彼此聊天,更难规避“家里神兽如何、如之何”这类的话题,甚至很多时候产生共鸣,大家都兴奋起来。
然而这个时候,作为成人,可以肆无忌惮地说说心里话,但作为父母,还是要当心身边的那一双双“小耳朵”哦!
https://p0.itc.cn/images01/20210210/39ae34c41e5c498ab18215cbd8c25fdb.png
要知道,孩子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好奇心了。
他们会格外热衷于成人之间的话题,那些家长里短、琐碎平淡的话语,都是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如果在话题中,自己再成为“当事人”,那更是听得叫做一个全神贯注。
往往,他们还能够无师自通地表现出一副“无所事事”的模样,或者似乎在做自己的事情,比如看书、写字、看电视……其实,他们就像一只只竖起耳朵的小兔子,聚精会神且警觉。
甚至,有时候大人在聊天的过程中,偶尔忘记了一些事情的具体情节,孩子还会情不自禁地帮你给补上,说的同样是眉飞色舞,抑扬顿挫。
是的,这就是“小耳朵”的能量,远远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巨大。
https://p5.itc.cn/images01/20210210/89655fda5f7c41aeb39998945a3c04c3.png
所以,作为家长在聚会中讨论到孩子的问题,这几方面还是要格外注意的,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就是这个道理。
【人前莫比孩子的优劣】
作为成人,我们很多时候充分的会将“谦虚”进行到底。
所以当讨论到孩子的时候,似乎永远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最好”的论调,动辄就是自家孩子的哪哪不好,哪哪不足,把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挂在嘴边。
“看看人家,钢琴都过10级了;看看你,学两天就不想学了。”(其实,自家孩子虽然弃了钢琴,围棋却已是高段位)
“看看人家,考试又是100分;看看你,这次又没有考好。”(其实,孩子的学校不一样、试卷不一样,分值的对比自然也不一样)
“看看人家,做事多有条理;看看你,打个招呼都不会。”(其实,自家孩子只不过真的不喜欢要打招呼的那个人罢了)
……
https://p0.itc.cn/images01/20210210/3f7479f38fc740dc9d2b5e20d08fef05.png
倘若家长总是“谦虚”地赞扬别人家孩子,借机贬低自家孩子,那么孩子在这样的“打击”下,要么当面反抗,揭穿大人的虚伪,让成人倍感尴尬;要么认为父母满嘴谎言,或者压根儿不值得自己信任,这样下去,才是最得不偿失的事情。
所以,如果在聚会中逼不得已要讨论到孩子的问题,请多给孩子加加油、打打气;别人家孩子虽然很是优秀,自家孩子也不弱啊!何必非要打压自家孩子的士气和锐气呢?
https://p5.itc.cn/images01/20210210/48269bb0d9934677a6f18a9d3f35a87d.png
【人前莫论孩子的是非】
有些聪明的家长,会利用孩子的“小耳朵”,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比如想要不爱喝牛奶的孩子多喝牛奶,就会在聚会的时候,多夸夸爱喝牛奶的孩子,聪明可爱,皮肤也变得很白,人很漂亮等等;这样即便自家孩子之前是拒绝喝牛奶的,但是也会开始尝试喝牛奶。
家长不费吹灰之力,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难道不比天天跟在孩子后面碎碎念着“你要多喝牛奶”,强得多吗?
但是,家长千万不要故意在人前论孩子的是非。
https://p4.itc.cn/images01/20210210/067e1c630f0a4157a308af0bba3fe644.png
比如想要不爱喝牛奶的孩子多喝牛奶,就在聚会的时候,反复诉苦:“我家宝贝就是不爱喝牛奶,说牛奶很腥,喝了就想吐,其实我也不爱喝牛奶,但是孩子不喝不行啊,不长个儿多让人发愁!你是怎么教你们家孩子喝牛奶的啊?”
这样,孩子得到的是负面的信息,加强了自己不爱喝牛奶的事实认证,再爱喝牛奶才怪呢!
另外,要知道孩子的一些习惯偏好往往是受到成年人的影响,这也就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且往往是成年人的无心之举。所以,每一位家长都应该当心身边的小耳朵,避免自己的一句无心之语,就可能给孩子带来长久的影响。
https://p5.itc.cn/images01/20210210/ab0a7a75bc794a8284c750f6d71b670e.png
【人前莫说孩子的短板】
还有的家长最喜欢张口闭口就是“我们家孩子数学(游泳、钢琴、舞蹈等等)就是不行。”
然后就开始一大串的倾诉,孩子的数学作业一塌糊涂,什么加减乘除分分钟就错了……其他不行的也同样。
把孩子的短板说的一无是处,自己也苦恼得不行。
试问,你倾诉的对象,能够帮助你的孩子把这些短板补上去吗?
答案是明显的,不能!
https://p3.itc.cn/images01/20210210/9195f882f3f8409987b4559f5ad68519.png
你家孩子最终还是要你来操心,还是要你来负责。那么,如此地贬低孩子,倾诉自己的郁闷,又有何用呢?可以让自己的抑郁得到短暂的宣泄?还是可以让自己的心情变得轻松一些?
都不会的,压力就在这里,倾诉千万遍,倘若没有具体的行动,就不会有本质的改变。
所以作为成人,要懂得负重前行;同样懂得,尊重自家孩子,不管他现在多大。
只有你给了孩子足够的尊重,孩子才有了前进的动力;当孩子能够自我觉醒,一切就会变得不一样,你所担心的、所痛苦的,都将成为过去。既然如此,何不努力改变自己,多尊重孩子呢?
https://p5.itc.cn/images01/20210210/214c41f8744e4c3b95e698a08d922bc7.png
其实,家长越是随意地给孩子以负面的评价,就会把一些本来属于短期出现、可以较快消失的负面行为给固定下来了。成年人越是不断地唠叨着孩子,越是会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那么的单纯,他之所以总是“竖起小耳朵”,是因为他在一心一意地关注着自己的爸爸妈妈,期望能够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认可。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让孩子感到失望?如果“小耳朵”一直存在,那么父母就用对的方法,在不动声色间来帮助孩子,让孩子的改变事半功倍,岂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