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妈妈知道吗?宝宝过早学走路,也会增加近视几率哦

(2020-07-18 21:10:48)
标签:

育儿

分类: 沫沫话育儿

http://p9.itc.cn/images01/20200718/a57f97b2938642dbb656b9e8f4d3d64c.jpeg

昨天和几个朋友小聚,其中一位正好是眼科医生。她看着我们一个朋友,正尝试拉着自家不到1岁的小婴儿学走路,不由的叹口气,建议不要再这样做了。

这位朋友很奇怪,自家宝宝身体比较硬朗,已经能够扶着桌子慢慢走路了,为什么不能赶紧学走路呢?

随着我们七嘴八舌的发问,医生朋友就顺带给我们做了一次关于宝宝眼睛的科普,受益匪浅。

http://p9.itc.cn/images01/20200718/da66a03cbf314a5190565485f7e09918.jpeg

【宝宝过早学走路,会增加近视的几率】

光学权威专家的新观点:现在“小眼镜”的增多,除了遗传和不正确的用眼习惯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宝宝学走路越来越早了。

宝宝过早学走路与视力发育障碍之间听起来似乎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

据专家介绍: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宝宝走路走得越早就越健康,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不少家长超前让宝宝学走路,有的小孩在1周岁前就学会了走路。

事实上,宝宝在1周岁前是不适宜学走路的,应该让他们学爬,否则就会影响小儿视力的正常发育。

因为宝宝出生后视力发育尚不健全,他们都是些“目光短浅”的“近视眼”,而爬行可使小儿看清自己能看清的东西,这便有利于小儿视力健康正常地发育。

http://p7.itc.cn/images01/20200718/f4c2e11faf814e39b66d6905679ecc1d.jpeg

相反,过早地学走路,小孩因看不清眼前较远的景物,便会努力调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来注视景物,这样会对小儿娇嫩的眼睛产生一种疲劳损害,反复则可损伤视力,这就好比近视眼不配戴眼镜会使视力越发下降一样。

另一方面,宝宝学爬行一般是在室内进行,这可避免室外强光对眼睛的直接刺激,而学走路一般是在室外进行,这便不可避免地造成强光对小儿眼睛的损害。

在室外,阳光中紫外线和红外线会直接侵入小儿眼内。

当视网膜细胞色素吸收阳光的红外线并在视网膜聚集时,由于红外线具有较强的加热作用,会使视网膜温度迅速上升,导致视网膜红外线损伤,主要症状有视物模糊、视力下降。

当紫外线进入眼体时,会损伤结膜或角膜,抑制结膜或角膜的细胞分裂,产生眼部异物感、刺痛、畏光、流泪等症状。

因此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情,等到1岁多的年龄,宝宝蓄积待发,自然而然就能够迈开腿了。而那个时候,眼睛对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抵抗力也会相应增强。即便如此,在光线强烈的时候,最好不要外出。

http://p5.itc.cn/images01/20200718/bcca317a225e49b0837de557d146c49e.jpeg

【近视一定会遗传吗?】

单纯性近视又称普通近视,指600度以下的低、中度近视,极为常见,可从儿童期发病,多可矫正到正常。主要症状为远视力减退,近视力仍正常。

单纯性近视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均有关,一般认为系多基因遗传。

单纯性近视的发生与照明欠佳、不良的阅读和生活习惯等环境因素有着明显的关系。但在相同的条件下,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发生近视,因此它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高度近视的遗传几率就会高上很多。

http://p8.itc.cn/images01/20200718/a5fbbf8ca8f94ca9af52a263409dde5a.jpeg

【保护宝宝的视力,要从孕期开始】

要知道,眼球的生长发育开始于怀孕早期的前40天内,因此眼球是人类最早生长发育的器官之一。所以,保护眼睛应从孕妇保健开始。

在出生前的过程中,宝宝的眼睛受伤害机会很多,如孕妇在孕期患病、接触有毒物质或生活不正常等,均有可能影响胎儿的眼睛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先天性眼病,近视即是其中的一种。

研究显示,患先天性白内障、视神经萎缩、上睑下垂等症的患儿,患眼均有明显的近视倾向。

在这些眼病中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眼睛在发育早期受到某些损害,这是先天性近视的原因之一。

所以,妈妈从自己的孕期开始,一定要注意孕期保健,包括加强疾病预防,注意进食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加抵抗力,不饮酒吸烟和随意用药等。这样,就会使宝宝近视和先天性眼病的机会减少,程度也有所改善。

http://p5.itc.cn/images01/20200718/580822c6c19f466b9a4dadfdc0dd61f2.jpeg

【“倒视”是孩子的正常生理反应】

有些孩子在3岁左右,会出现喜欢倒着拿玩具,倒着看绘本等行为。家长会忍不住的纠正孩子,并非常担心是不是孩子视力出了异常。

其实这是孩子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被称之为“倒视”,一般发生在3岁左右。

我们的眼睛就像一架照相机,外界物体的光线,经聚焦后,在视网膜(相当于照相底片)上形成一个倒像。这种倒像传导到大脑,经综合分析,倒像就被纠正成正立像了。

因此,我们平时所观察和感觉到的各种外界景象都是正立的倒像。可见,人视觉中的正立像是大脑的一种适应性功能。

http://p6.itc.cn/images01/20200718/58df1ea0b2774aa885654b0e414aad54.jpeg

但是,由于3岁以下的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还未成熟,缺乏完善的综合分析能力,当他拿起书本观看时,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印象反而是正立的,所以这些孩子往往都是不由自主地倒着看书。

不过,倒视的持续时间很短,大多数孩子的这种行为倒未引起父母的注意。

随着大脑功能的完善,倒视现象就自然而然消失了。只不过由于个体差异比较大,每个幼儿倒视持续的时间是不相同的。

一般来说,孩子倒视需要几个月后才能逐渐消失,有的持续时间还会长一些。若是经过父母正确引导和纠正,倒视持续的时间是可以缩短一些的。

http://p7.itc.cn/images01/20200718/7f5b40096a1546b582d127a261854258.jpeg

明眸善睐,是每位妈妈对宝宝眼睛的希望。

只是孩子的视力若被伤害,同样是不可逆转的。所以,请妈妈们好好呵护宝宝的视力,正确的帮助宝宝,成长为一个耳聪目明、聪明伶俐的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